第1讲111.ppt

第1讲111.ppt

ID:48729556

大小:1.01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1-20

第1讲111.ppt_第1页
第1讲111.ppt_第2页
第1讲111.ppt_第3页
第1讲111.ppt_第4页
第1讲11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讲11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讲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2015高考导航考纲点击2013浙江4、山东262012新种群的特征Ⅰ课标全国6、海南212011海南22、北京22013新课标全国Ⅰ5、重庆7Ⅱ种群的数量变化Ⅱ2011江苏25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2012江苏272011江苏26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考点1种群的特征考点2种群的数量变化考点3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含义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植物或活动活动范围大的对象范围小的动物动物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程序样方法标志重捕法①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注意②标志物

2、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随机取样事项标志对象正常的生命活动;③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所调查的动物身体没有伤害(1)种群数量不等同于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2)样方法不仅能调查生物的种群密度,还能调查群落中植物的丰富度。图解法——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及影响因素(1)种群数量变化内容: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2)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2.种群数量增长的“

3、J”型曲线和“S”型曲线3.K值变动的示意图(1)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种群数量回到一定范围内。(2)环境遭受破坏后K值会下降;环境得到改善后K值会上升。4.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1)“J”型:λ不代表增长率(在增长时间内的增长倍数)。(2)“J”型、“S”型曲线是研究种群数量增长而形成的两条曲线,并不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全部。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下降、波动等。易错点1误认为“动物种群密度调查”都不能用

4、样方法,只有植物才用此方法[点拨]适合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并不是只有植物,动物的虫卵、活动能力弱的蚯蚓、蝗虫的幼虫、跳蝻及蚜虫等都可采用该方法。易错点2误以为人口(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规律与“自然界其他种群”一样[点拨]人是社会成员,必然受到道德法律的约束,与迁入、迁出等多方面社会因素相关:(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易错点3对“S曲线”的几个关键点和关键区段认识不到位[点拨]种群“S”型曲线辨析种群“S

5、”型增长曲线分析:(1)潜伏期(对环境的适应期):个体数量很少,增长速率很慢,害虫防治最好应在此期进行。(2)加速期(对数期):个体数量快速增加,K/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高,资源利用黄金点,害虫防治严防达此期。(3)减速期和饱和期:随着种群密度增加,个体因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斗争加剧,同时天敌数量也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K)时,种群停止生长,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即出生率=死亡率,但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到达K值后,有的种群数量呈锯齿状波动。易错点4误认为增长率=增长速率[点拨](1)“J”型曲线的增长率稳定不变,增

6、长速率逐渐增加。(2)“S”型曲线的增长率逐渐降低,增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想梦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