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715517
大小:6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7
《长安晚秋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通州区二甲中学有效课堂学教案执教日期月日高二年级语文学科《长安晚秋》《商山早行》学教案第一课时主备人:黄金健日期:4月15日【学习目标】站得高——明确学习目标。1.体会景物描写的层次感。2.体会晚唐诗人凄清的情感基调。3.理解诗人的羁旅愁思。【教学重点】景物描写的层次感以及诗人营造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是如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学法提示】诵读、问题探讨【教学设想】通过诗歌景色句子的赏析,理解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课前预习】起步稳——知识源于生活。1、作者介绍赵嘏,字承(礻右),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阴市)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
2、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温庭筠:(约812—约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后代。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以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吊古行旅
3、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旧唐书》谓其“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词有《握兰集》,《金荃集》,今不传.惟《花间集》中尚存其词六十六首.诗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2、羁旅行役诗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孤寂幽愤之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思归之愁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漂泊之愁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思亲之愁通州区二甲中学有效课堂学教案执教日期月日3、读诗歌,比较两首诗1)体裁七律/五律2)地点长安都城/商山旅途3)时令晚秋拂晓/早春清晨(说出根据)4、初读诗歌(1)找出两首诗中抒写胸怀,体现思乡之情的句子。(2)找出两首诗中写景的句子。
4、【课堂探究】走得欢——探索成长快乐。《长安晚秋》探究1:首联描绘了什么画面?句中“凄凉”二字有什么作用?明确:明确:首联是总览长安的全景。在一个深秋的拂晓,诗人凭高而望,眼前凄冷清凉的云雾缓缓漂游,全城的宫观楼阁都在脚下浮动,景象迷蒙而壮阔。探究2:颔联是本诗的名句,请你说说这两句诗的写景妙在何处?明确:“残星几点”是目睹,“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景物描写见闻动静的安排,独具匠心。寥落的残星,南归的雁阵,这是秋夜将晓时天空中最具特征的景象;高楼笛声又为之做了饶有情韵的烘托。它的妙处还在于它选景典型、韵味清远的缘故。探究3:颔联景物有何特点?抒发
5、了什么情感?明确:颔联写仰观。残星寥落,北雁南飞,笛声哀婉,营造了一幅凄清寂寥的画面。诗人是喟叹人生如晨星的易逝呢,还是因见归雁而思乡里、怀远人呢?探究4: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明确:手法:用典。表达了诗人毅然归去的决心“鲈鱼正美”,用西晋张翰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和退隐之意;“南冠”句用春秋钟仪的典故,是痛言自己留居长安之无谓与归隐之不宜迟。通州区二甲中学有效课堂学教案执教日期月日小结: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诗人望中所见,写晚秋拂晓的长安景色,并寄寓诗人思乡和归隐的深远情怀。诗人赵嘏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段,既使感情抒发得真切感人,也增强了诗的美学效果。《商
6、山早行》思考1:找出诗中的写景句并思考写的是哪两个地方的景色。明确:一座茅草店,沐浴在晓月的余辉中,木桥上,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早已印着行人凌乱的足迹。枯败的檞叶,落满了山间荒径,驿站墙头枳花开放,闪烁着白色的光。唯有报晓的雄鸡啼声高亢,但它们并未给这灰白冷寂的世界带来丝毫生气。——凄清、冷寂春天来了,我的家乡杜陵,一群群凫雁,正欢快地嬉戏在曲折、温暖的池塘里。——美好、温馨思考2:这两幅不同的画面有何关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明确:作者由异乡的景色联想到昨夜梦中故乡的景色,渲染烘托了作者的悠悠乡思。这两幅画面虽然意境不同,但是表现的诗人的感情是一致的。(情感)表现手法:运用对
7、比反衬,以梦中的乐景反衬眼前的哀情;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实一虚,虚实相生。思考3:颔联的语言结构有什么特点?明确:意象组合:没有动词,只有名词组成的意象叠加在一起。这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不用动词、形容词,纯用名词组成诗句,不用一二闲字,不标明名词间的关系,使之间的关联有跳跃性,能调动读者的思考,让读者自由组合,获得广阔的想象理解的空间,组成的画面更丰满。这就是古典诗歌的“意象叠加”法。小结:这首诗之所以被人称道,就是因为它把作者的感受心情融入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