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24朱熹.ppt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24朱熹.ppt

ID:48709934

大小:582.01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0-01-19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24朱熹.ppt_第1页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24朱熹.ppt_第2页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24朱熹.ppt_第3页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24朱熹.ppt_第4页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24朱熹.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24朱熹.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十四讲:朱熹ThePhilosophyofZhuxi理学理与气太极与理一分殊心、性与情格物致知理欲之辨一.理学朱熹,字元晦,号晦庵,生于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死于公元1200年(宋宁宗庆元六年),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朱熹墓位于福建省建阳市唐石里(黄坑镇)大林谷朱熹朱熹继承、发展了韩愈的道统论,认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一脉相传,到孟子以后中绝了。他认为二程是直接继承孟子的,“程夫子兄弟者出”,“续夫千载不传之绪”(《中庸章句序》),而他自己是继承二程的。他宣扬道统,也就是认为道学已经

2、掌握了永恒的终极的真理,二程和朱熹的学派,后人称为程朱学派.朱熹手迹朱子全书朱熹著作甚多,主要哲学著作是《四书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等。他平日讲学的问答,后来编为《朱子语类》。二.理与气理气先后理气动静1.理气先后“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答黄道夫》)“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语类》卷一)“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同上)“理气本无先后之可言,然必欲推其所从来,则须说先有是理。”(《语类》卷一)2.理气动静“阳动阴静,非太

3、极动静,只是理有动静,理不可见,因阴阳而后知,理搭在阴阳上,如人跨马相似。”(《语类》卷九十四)“太极理也,动静气也。气行则理亦行,二者常相依而未尝相离也。”(同上)三.太极与理一分殊太极理一分殊1.太极“太极之义,正谓理之极至耳”(《答程可久》)“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语类》卷九十四)“太极只是个极好至善底道理,……是天地人物万善至好的表德。”(《语类》卷九十四)2.理一分殊“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语类》卷一)“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语类》

4、卷九十四)“论万物之一原,则理同而气异;观万物之异体,则气犹相近,而理绝不同也。气之异者,粹驳之不齐;理之异者,偏全之或异。”(《文集·答黄伯商》)四.心、性与情心与性未发已发心统性情1.心与性朱熹以为理在气之先,心却是有形体以后才有的。他又说:“心者气之精爽。”(《语类》卷五)“是先有知觉之理,理未知觉,气聚成形,理与气合,便能知觉”(同上)。心虽然是“理与气合”而后有,但也可以说心包含了理与气。他说:“心之理是太极,心之动静是阴阳”(《语类》卷五),又说:“所觉者心之理也,能觉者气之灵也。”(同上)HaveABreak

5、!2.未发已发“性情一物,其所以分,只为未发已发之不同耳。若不以未发已发分之,则何者为性,何者为情耶?”(《答何叔京》)“情之未发者性也,是乃所谓中也,天下之大本也。性之已发者情也,其皆中节则所谓和也,天下之达道也。”(《太极说》)3.心统性情“心主于身,其所以为体者,性也;所以为用者,情也,是以贯乎动静而无不在焉。”(《答何叔京》)“性是体,情是用,性情皆出于心,故心能统之。统如统兵之统,言有以主之也。”(《语类》卷九十八)五.格物致知“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

6、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补大学格物传》)六.理欲之辨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人心与道心1.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朱熹认为人性有二:一是“天命之性”,也叫做“天地之性”,也就是先验的理性,是从作为世界本源的“理”得来的。一是“气质之性”,决定生来固有的感情、欲望等,是从构成身体的“气”得来的。他认为“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已”(《语类》卷四),“人物之生,必

7、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答黄道夫》)。人是理与气结合而生成的,其所禀受的理,表现为天命之性(后来的程朱学派也称之为“义理之性”);其所禀受的气,构成为身体,而气与理结合在一起,就表现出气质之性。他说:“论天地之性,则专指理言;论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答郑子上》)2.人心与道心朱熹把心分为“道心”和“人心”。本体的心,是天理的体现,叫做“道心”;感性情欲则为“人心”;受到物欲引诱或牵累,发而为不善的心,是“人欲”。朱熹认为,“人心”、“道心”也不是两个不同的“心”,它是同一个精神主体,只是从追

8、求和满足于耳目的欲望上来讲,就叫做“人心”,从追求和实行天理上来讲,就叫做“道心”。所以他说:“只是这一个心,知觉从耳目之欲上去,便是人心;知觉从义理上去,便是道心。”(《语类》卷七十八)朱熹认为“天理”和“人欲”是绝对对立而不可并存的,必须“革尽人欲”才能“复尽天理”。他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