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壁赋 (2).ppt

1赤壁赋 (2).ppt

ID:48637330

大小:569.50 KB

页数:29页

时间:2020-01-24

1赤壁赋 (2).ppt_第1页
1赤壁赋 (2).ppt_第2页
1赤壁赋 (2).ppt_第3页
1赤壁赋 (2).ppt_第4页
1赤壁赋 (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1赤壁赋 (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赤壁赋苏轼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理清作者情感变化过程。2、学习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3、背诵全文。关于“赋”《诗经》“六义”有赋、比、兴。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是铺陈排比。“赋”原先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到汉朝发展成为一种文体,“赤壁赋”的“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汉有大赋,铺陈扬厉;六朝骈赋,铺陈对仗;唐朝律赋,铺陈对仗,平仄用韵。至此“赋”被层层束缚,已无法写了。于是宋朝文人对“赋”进行改革,产生了文赋,突破声律对仗,自由挥洒,杂入大量散句,故称文赋。但文赋仍保留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客多是虚拟的,用于流露作者思想的一个侧面,主则用于表现作者的主导思想,他们共同反映了作者

2、思想的矛盾困惑。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苏轼苏轼苏洵、苏辙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唐宋八大家(文)辛弃疾苏辛(词)黄庭坚米芾蔡襄苏黄米蔡(书法)三苏苏轼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3、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林语堂《苏东坡传•序》苏轼与王安石同一时代,两人私交甚厚,但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尤其“不敢默视”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时时“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王安石罢相后,几个监察御史从苏轼诗文中深文周纳,罗织罪状,弹劾苏轼“指斥乘舆”“包藏祸心”,于元丰二年(1079)把他从湖州逮捕,投入监狱,勘问他诽谤朝廷的罪行,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

4、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经过4个月的折磨后,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被贬黄州后,苏轼经常游赏赤壁矶,在被贬第四年即1082年,一气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三篇传世名作,由他的政治低谷转而登上他的文学创作的颠峰。今天我们要学的前《赤壁赋》正记录了苏轼从失意矛盾中超脱的心路历程。乌台诗案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假设我们同学游览了赤壁,让你们来写赤壁,你们觉得可以写哪些内容?《赤壁赋》有没有写自然风物和历史人文?如果有,请找出相关段落。文学中,写景目的是为了什么?明确文章结构:景-情-理四、文本解读1、抒什么情?

5、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三个字,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明确:乐-悲-喜“饮酒乐甚”“托遗响于悲风”“客喜而笑”2、说什么理?古人说这里有“客三悲”“苏子二论”,请同学们从第三段中找出三悲。明确:“而今安在哉”是古今对比生悲;“哀吾生之须臾”是人生苦短生悲;“知不可乎骤得”是理想与现实矛盾生悲。“客三悲”体现了苏轼在失意时怎样的思想?明确:消极的人生观。。面对短暂的生命、面对无常的人生流露消极悲观的人生观,同时认为历史英雄人物终归化为陈迹,世间万物不过是过眼云烟,都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风流云散。同学们齐读第四段,说说“苏子二论”指的是什么?何羡论共适论“苏子二论”体现了作者怎样的

6、人生态度?明确: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五、深入探究问题1:苏轼由失意到超脱、由“羡”到“何羡”的转变,这个心路历程他整整走了四年。在这个超脱转变过程中,看问题的角度改变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同学们一起看第四段“何羡论”部分,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哪两种看问题的角度?“变”与“不变”问题2:客主分别是从什么角度看问题?明确:客是从“变”的角度看问题,主是从“不变”的角度看。因为拘泥于“变”的角度,客消极悲观;因为换个“不变”的角度,看问题的角度多了,于是苏子超脱进入豁达的人生大境界。多角度看问题能使人豁然开朗、心胸开阔,从而进入豁达乐观的人生大境界。问题3:《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批判庄子“一生死,齐彭殇”

7、的消极生死观,认为“一生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试问庄子是从什么角度看生死问题,王羲之又是从什么角度看生死问题?明确:王羲之是从生命的社会意义角度看生死问题,提出“生死亦大矣”“将以有为”的积极生死观;庄子仅从生命的生物意义角度看问题,将生命物化,认为生死都只是生命的物理转化过程,它们一样都是生命的存在形式。我来个戏说“一生死”,庄子是将人与一切生物混为一谈,否定了人的社会意义。课堂小练:王羲之认为“一生死为虚诞,齐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