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第二人称写小说的艰险.doc

用第二人称写小说的艰险.doc

ID:48622652

大小:1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6

用第二人称写小说的艰险.doc_第1页
用第二人称写小说的艰险.doc_第2页
用第二人称写小说的艰险.doc_第3页
用第二人称写小说的艰险.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用第二人称写小说的艰险.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用第二人称写小说的艰险  文/沈汉炎  冷清秋的《拷问》,我第一遍读完,觉得它不是很好,很疑惑这样的小说为什么能得年度大奖,它跟传统小说完全不一样,散文化的语言,模糊化的情节,第二人称叙述,喃喃自语,如孤夜思妇呓语。只是我在面对困惑的同时,心里隐隐约约觉得该小说似乎有其独特的味道,它的每个字都像小人儿探头探脑,要和我力辩。于是我又带着疑问和思考读了两遍,慢慢觉得它确实有点小意思。  这篇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叙述的视角——第二人称叙事。这是一件很冒险,却也是勇气可嘉的尝试。  首先,第二人称写作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它虽然在表现情感方面比较有优势,能拉近读者的感情,表达抒情、劝解

2、等的效果比较明显,但一般也仅仅运用于书信体文章和个别抒情性散文。而且,它受叙述角度,叙述人的口气以及听话人的范围的局限,很难表达出理想的效果。  其次,阅读第二人称写作的作品也是件困难的事情。因为作者所直接面对的是“你”,除了书信体中的直接接受对象的“你”,其他读者与“你”其实不管是在心理还是在思维上,都隔着一个空间维度,并不能完全像“你”一样感同身受。退一步说,即使是在书信体文章和抒情性散文,即使读者真的是文章中的“你”,在面对两三千字以内的“直接倾诉或告慰或劝诫”还能勉强“恭听”精选范本,供参考!,但如果是长篇大论或啰啰嗦嗦唠唠叨叨,难免有如同面对祥林嫂的哭诉一样,不

3、堪忍受。  而要阅读第二人称书写的小说就更难了。即使经典作品如南美作家卡尔维诺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高行健获诺奖的代表作《灵山》、美籍华裔作家严歌苓的《扶桑》、台湾著名作家朱天心的《古都》、法国新派小说代表布托尔的《变》等,也需要有很大的忍耐力和一个安静的阅读环境和心境。最好是如古人秉烛式的夜读。  小说一旦用第二人称写就,它就会自然而然地模糊掉故事背景,淡化掉故事情节;很多小说常用的写法,如心理描写等在此也无能为力;而小说语言也会严重散文化,甚至诗歌化;主观情感过盛,甚至会野蛮地霸占读者的欣赏、判析空间,从而整个小说成了一只深夜中的飘忽的萤火虫,变成孤立立的模糊的

4、一个小点,让读者不得不“敬而远之”。除非作者有惊人的才华,否则小说很容易陷入单调乏味。  所以,用第二人称写文章,尤其是小说,是有风险的,它不是一般人能驾驭得了的。  当我再次真认阅读《拷问》时,我想起了卡尔维诺的经典名言:“经典不是我们正在读的作品,而是我们重新读的作品。”我发现这篇小说的视角和写法确实特色明显,在闪小说中是难得一见的经典作品。而成就这种经典既有作者的匠心,也有赖于闪小说文体本身,有侥幸成分。  匠心首先表现在作者“胆大包天”精选范本,供参考!,敢于尝试,她抛开传统的写法,动用第二人称写作,写法独特。其次,作者很狡黠,作者对拷问的具体事件模棱两可,造成多

5、种可能,给读者留下多种猜想的效果,不仅克服了第二人称写作淡化情节的弊端,反而使小说的空间放大。再次,为了避免语言散文化和情节模糊化带来的弊端,作者又竭力刻画突出人物心理和对灵魂的拷问,突出小说思想主题(也使文题相扣紧密),使读者在阅读后恍然大悟,深受震撼和感染。  侥幸则表现在作者面对的是闪小说这种文体,是闪小说成就了它。闪小说字数要求在600以内,这样就自然而然避免前文所说的“面对祥林嫂的哭诉”的尴尬,读者也无需付出巨大的忍耐力,更无须“秉烛式夜读”。  不管是匠心还是侥幸,冷清秋的《拷问》对闪小说而言,具有一定的意义。其文可以作为闪小说某一写法或风格的范例,供闪小说作

6、者、批评者学习借鉴和研究批评。  附原作:拷问/冷清秋  这照片是被你随手抓拍到的。  先前你都没有意识到会是这样。那只是多年来身为记者的一种本能。收集能触动人心的美好,就“咔嗒”精选范本,供参考!一下快门声,如呼吸一般自如无觉。  所以,当晚惨剧发生时,编导立刻敏锐地觉察到这张照片背后,不可多得的新闻价值。凌晨时分的电话,急匆匆地响在你的枕边。那时,你才刚躺下不久,此前连续通宵赶稿,眼珠子熬得通红。  这张照片后来还得了行业内的年度奖项,但是你心里却一直不好受。虽然你明白迟早会有这一天。但,当真正面对一个鲜活的生命从眼前消失时,一种无形的压抑感还是铺天盖地涌来将你淹没。

7、你总觉得是那个孩子的笑容和死成就了现在的你。以及这些荣誉和奖项。  坐在办公室喝茶的你,记忆总被一只无形的手拽到那个上午的那个时刻,那个回首而望的孩子,冲着镜头绽放的一脸纯真无邪的笑。这些无法改变的背景,就压在你办公桌的玻璃下,时时刻刻和你对峙,拷问。你总在想身为一个人,和做为一个记者的良知。  你怎么都无法原谅自己,当时为什么只是下意识地按了快门,而没做任何的其他。【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精选范本,供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