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602341
大小:115.37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1-29
《智慧管线让城市管理更加智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智慧管线让城市管理更加智慧来源:广州城市信息研究所2014-07-1511:37:13 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提出了我国要建立以城市道路为核心,地上、地下统筹协调的基础设施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强调对于城市统一规划,建设,普查的基础上,进行我国城市管网信息资源的整合,消除我们城市管网的安全隐患,建立城市的数字城管全覆盖。从《意见》可以看出,政府对于未来的智慧管网的管理有长远的规划。今年5月份,李克强总理在赤峰考察时也强调:“面子”是城市风貌,“里子”是城市良心,只有筑牢“里子”,才能撑起“面子”。 从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来看,截至目前,中国已有超过
2、200个城市或地区申报了智慧城市试点,预计智慧城市相关的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作为城市的重要设施,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可以说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智慧管线的支撑。而管线管理在当今这个智慧城市的时代下要坚持“统筹规划、信息协同、智能感知以及面向全社会公众所有管理者提供创新服务”的四个原则。 管线信息化的发展对智慧管线有着重要的意义,发展至今,地下管线经历了管线档案、管线数字化、数字管线和智慧管线等不同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国内70%的城市还处在管线档案管理的模式,主要靠图纸、人(活地图)来管理管网,网管的建设缺乏规划,没有批报等类似的业务。数字管线是当前的主流模式,通过开展普查
3、和建库,实现数据的局部共享和更新,一些大城市,还建立了市政的规划审批,借助规划审批开展管线更新工作。比如广州,早在九几年的时候便完成了管线的信息普查,建立了管线数据库。 随着智慧城市的到来,管线管理也将迈入智慧时代,那么归根结底什么是智慧管线呢?我们理解的智慧管线应该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大数据,即,相关数据的大集合和自动抽取; 2.大管网,要求同时整合综合管线和专业管线的信息和协同; 3.地上地下一体,也就是说要综合考虑地上与地下设施的规划、建设协同; 4.智能感知,通过利用各种电子装置,智能发现管线的运行状况,快速智能处理管线事故。 了解了什么是智慧管线,接下来
4、谈一下为什么要建设智慧管线。 首先,建设智慧管线是规划大统筹的要求。一方面,由于局内的地下和地上的规划是由不同处市分别开展,一般都是分开编制、分开管理,于是导致地下建设与地上发展不匹配,本该建1000元的水管,结果建了500元的,最后还得重建,不但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影响了建设的进程,这也是拉链路面出现的原因之一。此外,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各权属单位其实是有大量运营信息的,包括管网的承载情况,但是规划局拿不到,有些拿到了也用不了,于是造成相关工作人员在在做规划的时候,缺乏很多有效信息,无法完成规划的编制,直接影响了未来的管网规划。因此,这要求我们对管线的管理模式做出转变,也就是智慧管线
5、。另一方面,随着数字城市发展到智慧城市,通过专业管线公司的专业普查和长期运营,我们收集了很多信息,并建立了无数个跟管线管理相关的信息系统,例如,有用于普查的资料管理的、有用于专业管网运营的、有用于管线报建审批的,有相关的文件档案,汇集参与管线管理的资源可谓越来越多,但也同时增加爱了我们分辨和使用的难度。于是,再次提出了对智慧管线的要求。 其次,建设智慧管线是管理智能化的要求。虽然我们在数字管线上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和成就,有了普查的各种管网图,但是要对管网进行养护和管理仍然是很困难的,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管网长度加起来可以围绕地球30圈,这意味着每个城市每个专业有好几千的管线需要我们
6、管理,而悲哀的是,现阶段我们对管线的整个管理手段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局部的管理上,很难做到多部门的协同相宜,所以说如果光靠人的管理和监控很难做到快速响应和管理,所以说实现管线的智慧化是管理智能化的迫切要求。 再次,建设智慧管线是新技术发展带来的要求。与庞杂管理任务的形成对比的是硬件、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类似电子识别器、压力传感器、电子阀门都是很成熟的设备,结合4G网络,构建基于网络的智能感知和自动控制已经成为可能。同时,不难发现,目前主流的应用环境已经不再局限于服务器+桌面了,我们的用户有大量的浏览器、移动设备,主流的消费软件也全面迈入移动互联时代,软件已经来到多元客户端的时代。所
7、以说,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建设智慧管线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了解了为什么要建设智慧管线,我们再来谈一下如何建设智慧管线。 智慧管线的建设应该按着“基于大管线数据资源中心、物联网交换中心,引入智慧分析”的思路进行建设。 首先是基于数据资源中心,基于数据资源中心建设的中心思想就是做到信息协同、统筹规划、整合数据和数据收集这四个层次的紧密结合和推进,最终确保统筹规划、帮助统筹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基于数据资源中心的建设要注重对长效机制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