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地层及构造.doc

怀化地层及构造.doc

ID:48598632

大小:95.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2-26

怀化地层及构造.doc_第1页
怀化地层及构造.doc_第2页
怀化地层及构造.doc_第3页
怀化地层及构造.doc_第4页
怀化地层及构造.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怀化地层及构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地质第一节地层【冷家溪群】该地层为本地区年代最老的地层,呈小面积零星出露分布。主要分布在沅陵县桐木溪——马底驿东南部及芷江县渔溪口、双岩塘等地,厚度大于2450米。因出露不全,无法与省境内对比。芷江一带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灰绿色中厚层变余砂岩、含凝灰质粉砂细砂岩夹千枚状板岩、条带状板岩。中部:为青灰色、灰绿色条带线纹状板岩,千枚状绢云母板岩夹变余粉砂——细砂岩、粉砂质板岩。上部:为灰绿色变余粉砂岩与砂质板岩、千枚状绢云母板岩成韵律,见小型波痕和微型交错层理,常含钙质团块。沅陵一带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灰绿色——

2、灰紫色千枚状板岩、条带状砂质板岩,偶夹细砂岩。上部:为灰绿色砂质板岩、粉砂岩及浅灰色细砂岩互层。本层常成紧密褶皱,岩层倾角多在45°~8O°。【板溪群】该群在本地区最为发育,分布甚广,主要出露在沅陵、溆浦、黔阳、会同、芷江等县境内,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另在麻阳、通道县境内零星分布。由一套经受区域轻变质作用的浅海砂泥质碎屑岩及凝灰质碎屑岩组成。可分为马底驿组和五强溪组。马底驿组:厚522~2617米,按岩性变化大致以黔阳、溆浦一线为界,分为北区和南区两个沉积相区。北区:包括芷江渔溪口,沅陵竹园、叶家山及麻阳栗坪等地,可分为

3、三个岩性段。第一段:变质砂砾岩段,厚27~162米。岩性为灰绿色厚层复成分变质砾岩、砂砾岩,钙质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夹含砾砂质板岩、板岩。第二段:紫红色板岩段,厚200~543米。岩性为紫红色粉砂质板岩、钙质粉砂质板岩、含灰岩结核的钙质板岩,夹透镜状、似层状泥灰岩、白云岩。芷江、沅陵县境分布有夹含铜白云岩及灰绿色含铜板岩,局部形成铜矿点和小型铜矿床。第三段:凝灰岩段,厚643~928米。以灰绿色条带状绢云母板岩、变余晶屑火山凝灰岩、变余层凝灰岩为主。中部为炭质条带状凝灰质板岩、炭质板岩。芷江渔溪口剖面炭质板岩中产微古植物(藻类

4、)。沅陵县境内该段底部为砾岩、砂砾岩,往上变为变质砂岩、变质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余为紫红色条带状绢云母板岩、砂质板岩夹灰绿色条带状板岩、绢云母板岩、含铜板岩。中下部常含1~3层白云岩、泥灰岩。与下伏冷家溪群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南区:分布于溆浦、黔阳县境内,与北区相对应也分为三个岩性段,厚1238~2617米。第一段:变质砂岩段,厚149~210米。下部为灰绿色、黄绿色厚层状变质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条状绢云母板岩夹铁猛质长石石英粉砂岩,局部见含砾板岩。上部为灰色、灰绿色中厚层状中细粒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石英砂岩和条带状硅质

5、板岩互层。砂岩底面常见舌状象形印模。第二段:钙质岩段,厚197~1222米。下部为灰绿色、紫灰色含钙质绢云母千枚状板岩、含大理岩透镜体的钙质千枚岩、条带状钙质千枚岩等组成。大理岩透镜体多呈纺锤状、椭圆状、扁平状,沿层面分布,上部为灰绿色、灰色含大理岩透镜体钙质千枚岩、含钙质粉砂质绢云母板岩夹千枚岩、粉砂质灰岩。此段具有区域对比意义。下部的钙质绢云母千枚岩为含铜层位,见微弱的黄铜矿化。黔阳、芷江一带见含铁、锰质砂质板岩、板岩,风化后地表形成品位较高的氧化锰矿。第三段:炭泥质板岩段,厚643~1185米。下部为灰色、黑灰色条带

6、状含炭绢云母千枚状板岩、绢云母板岩、含钙炭质板岩、黑色板岩夹页片状高炭质板岩、含钙板岩、含钙变质砂岩。由西往东灰绿色成分减少,黑色者增多,直至几乎由黑色千枚状板岩组成。上部为灰绿、黄绿色条带状绢云母板岩、千枚状绢云母板岩夹凝灰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总之,马底驿组的沉积物由北而南由粗变细,颜色由紫红色——灰绿色过渡为灰绿——灰色,厚度也逐渐增大。五强溪组:在沅陵、辰溪、溆浦及芷江、黔阳、会同、通道等县境内广泛分布。尤其在芷江、会同一带发育完整、厚度大。按岩性组合可大致分为四个岩性段,其它地区由于江口组超覆,一般仅见第一、二段

7、,厚600~4757米。第一段:变质砂岩、变质砾岩段,厚123~1331米。下部为灰色、灰白色、灰绿色厚层状中细粒凝灰质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凝灰岩及层凝灰岩;中部为灰色、灰绿色粉砂质板岩夹变余粉细砂岩;上部为灰白色块状长石砂岩或凝灰质变质长石砂岩、含砾砂岩、砂质板岩、条带状板岩、变余凝灰岩、凝灰质板岩等。此段由北往南,沉积物粒度变细,由中粗粒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板岩夹砂岩过渡,通道一带以板岩为主。全段韵律明显,并含凝灰质,与其下伏马底驿组呈整合接触。第二段:变质凝灰岩段,厚775~1733米。此段分布广,富含凝灰质,

8、层位稳定,条带构造极发育的特征。下部为灰黑色厚层状硅质条带状凝灰岩,层凝灰岩及凝灰质板岩;上部为灰黑色中厚层条带状绢云母板岩、粉砂质板岩、含砾砂岩、灰色含镍黄铁矿变余凝灰岩、凝灰质板岩、马尾丝状层凝灰岩。全段以含火山碎屑由其出现大量的变余晶屑火山灰凝灰岩、变余层凝灰岩为主,具马尾丝状层理是该段标志,具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