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外,那一缕阳光.doc

校园外,那一缕阳光.doc

ID:48597739

大小: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6

校园外,那一缕阳光.doc_第1页
校园外,那一缕阳光.doc_第2页
校园外,那一缕阳光.doc_第3页
校园外,那一缕阳光.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校园外,那一缕阳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校园外,那一缕阳光陇县东南镇中学温晓鹏那是一缕不平凡的阳光。漫步在校园外的河塘边,心情就象灰蒙蒙的天空一样,一点也轻松不起来。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算是讲破了嘴,跑细了腿,可是,考试成绩却无情地否定了我的一切努力。特别是,关于光合作用的过程叙述和文字表达式,三个班竟无一人完全做对。更气人的是问卷调查,学生普遍反映讲得太多,没兴趣,听不懂,跟不上。该怎样才能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呢?我不由得望湖沉思……微风过后,云开日出,一缕阳光从柳荫缝隙间直泻下来,湖水里咕碌碌冒出一串串珍珠般的小气泡。我眼前忽然一亮,这么

2、多气泡,该不会是鱼儿呼出的吧?走近细看,水底没有鱼,只有一簇簇鱼腥草,均匀的气泡正是从鱼腥草的节结冒出来的。难道这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走近细看,背阳的阴处并没有气泡,和阳光照射的河面形成显明对比——这不正是学习光合作用的天然教材吗?我兴奋地跳下水,采来大量鱼腥草,把它们分别移植在不同水槽里,放在阳光下仔细观察。一小时以后,正象我期待的那样,气泡又均匀地冒出了。用排水法收集,带火星木条检验,很快复燃!我兴奋地跳了起来。又是一节生物课快到了,科代表怯怯地说:“老师,‘期中反思’交齐了,这节课交流吗?”

3、“不了,是我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你快安排同学把这六盆草带到教室,这节补上光合作用。”上课铃响了,出乎意料的是,同学们仿佛没有听到铃声。当我走进教室时,他们正围着鱼腥草,三个一堆,五个一团热烈地争论着。“这些气泡应该是氧气吧?”“应该是空气,你说是氧气,有什么根据?”“我们这盆为什么不冒泡?”“我发现气泡是从节结冒出的,可能是管腔内残存的吧?”王瑜同学竟然剖开一截幼茎,细心地寻找着气泡的来源。白冬梅更淘气,一边对着课本,一边翻来覆去地在草叶上找叶绿体。十多分钟过去了,教室里渐渐静了下来。看到时机成熟了

4、,我把他们的问题收集到黑板上,让同学们先报出自已猜想的答案。一阵紧张地抢答后,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我。我自信地收集气泡,验证了光合产物氧气的存在,并通过有光无光对比,证明了光合条件——光的重要性。在学生质疑和期待的目光中,我拿出准备好的叶片和叶绿体构造模型,详细分析了氧气是怎么来的,光合作用是怎么回事。同学们个个睁大了眼睛,出神地听我分析,自发地阅读教材,思考对比……一周后,当我再次让学生叙述光合作用过程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整叙述。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名学生在作业本里夹来一张纸条:“老师,我觉得

5、那些气泡里应该有植物呼出的二氧化碳?你说是吗?”看着眼前的鱼腥草,我突发奇想:何不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验证一下气泡里有没有二氧化碳?当我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设想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接着是哗啦啦的翻书声。五分多钟后,同组的同学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起来。王兵第一个发言:“老师,有没有很简单,用石灰水检验一下。”李苗立刻反驳,“我觉得只有氧气,因为既使有二氧化碳,也会被叶片本身光合作用吸收了。”张星星更直接:“老师,你给我仪器,我能验证有没有二氧化碳,把气泡通进石灰水里看看是不是变浑浊不就完了

6、!”我笑了笑:“那你试试,需要什么,我给你”。张星星得意地接过漏斗、导管,澄清石灰水袋,很快组装了起来。当气泡从石灰水均匀地冒出时,所有目光齐刷刷聚了过来,几分钟后,石灰水慢慢浑浊了——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仿佛一缕阳光照进了我的心田:同样的内容,不同的教法,不一样的收效,使我深深体会到“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道理。发现问题是积极观察思考的结果,是学生强烈求知欲的体现,是兴趣的源头,被动应付,是发现不了问题的。而学生亲眼见到过,亲身体会过的,甚至曾经好奇地疑问过,但限于知识水平,没有得到解

7、答的东西,由于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能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生活中的生物素材的整合应用,更能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发现问题。看来我得变一变了。我尝试着走出校园,一件件标本和实物,被请进了我的办公室,一个个精彩的生物小故事,写进了我的教案,一份份调查和统计,进了我的资料夹,一段段生活中熟悉的视频和照片,被整合到我的课件。我发现,随着一个个生动的情境诱导,我的课堂开始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了,又有人提问了,自发的讨论和交流也出现了,渐渐地,掌声和笑声也多了起来,课堂渐渐活了起来…

8、…我似乎慢慢变成了“矛盾冲突的制造者”,变成了“裁判员”。三年以来,我们整合收集到的生活素材,利用双休日,组织兴趣小组参加生物课外实践,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调查和实验,大胆质疑和探究,大量应用和验证了所学知识,也深刻地体验到家乡的可爱和父母的艰辛,活动成果分别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国家级和省级奖励。同行们问到获奖感言,我发自内心地说:“感谢你,校园外,那一缕阳光,给了我光明!”校园外,那一缕阳光陇县东南镇中学温晓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