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岭煤矿质量认定书煤矿.doc

青松岭煤矿质量认定书煤矿.doc

ID:48596617

大小:522.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0-01-28

青松岭煤矿质量认定书煤矿.doc_第1页
青松岭煤矿质量认定书煤矿.doc_第2页
青松岭煤矿质量认定书煤矿.doc_第3页
青松岭煤矿质量认定书煤矿.doc_第4页
青松岭煤矿质量认定书煤矿.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松岭煤矿质量认定书煤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毕节市青松岭煤矿煤炭建设工程质量认证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二0一一年十一月八日2目录目录……………………………………………………1第一章矿井概况………………………………………2第一节井田概况…………………………………2第二节矿井安全条件……………………………12第三节矿井设计情况……………………………22第四节矿井井巷工程量及移交标准……………28第二章单项工程工程质量评定依据…………………30第三章工程质量验收情况……………………………31附件:工程质量验收工作小组组织机构

2、开工建设批复文件联合试运转批复文件采矿许可证正(副)本复印件安全专篇批复文件开采设计批复文件采掘工程平面图(1:5000)2第一章矿井概况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及地理位置(一)、矿井交通毕节市青松岭煤矿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竹林镇,隶属毕节市大方县竹林镇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东经106°00′52″~106°02′01″,北纬26°22′10″~26°23′38″;交通;矿区直距毕节市15KM,矿区有矿山公路可直达竹林镇、毕节市,交通较为便利(二)、地理坐标东经106°00′52″~106°02′01

3、″,北纬26°22′10″~26°23′38″。二、自然条件(一)、地形地貌矿区中部高地是分水岭。最高海拔1658.6米,向北逐渐见底,海拔1350米,从分水岭向南逐渐变低,海拔1407米,属低中山、斜坡地形(二)、气候条件该区属于压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平均气温为14.1℃,极端最高气温34.1℃,极端最低气温零下10.7℃。年降雨量为1398.4mm,平均1235.7mm,无霜期234天。(三)、水系及其主要河流2矿区地处长江与珠江分水岭西北端,区内溪沟发育,地表水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地

4、表水大多为雨季“V”型冲沟水,冲沟流程短,水量较小,旱季时干涸。(四)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烈度为Ⅵ度,本区及其邻近区域近年来未发现有强地震活动,矿区属无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良好。三、井田境界及储量(一)、矿区范围青松岭煤矿与原洋冲煤矿整合后,井田范围由7个拐点坐标圈定。井田平均走向长1.4km,倾斜宽约0.7km,矿区面积2.315km2,开采标高+1510~+1100m,主要开采M8、M9、M14煤层。拐点坐标见表3-1-3。整合后的青松岭煤矿矿

5、区范围与被整合前的青松岭煤矿、洋冲煤矿矿区范围关系如示意图3-1-1所示:表3-1-3整合后青松岭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拐点编号XY02920904.0035601239.0012920923.0035601348.0022919978.0035602316.0032929988.0035602834.0042918890.0035603153.0052918233.0035602409.0062918990.0035602379.0072919006.0035601539.00(二)、地质资源量及可

6、采储量1、总资源量2根据《贵州省毕节市青松岭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截至2007年8月,青松岭煤矿核实的地质资源储量为1052kt,其中:122b资源量为303万吨,333资源量为438万吨,334资源量为311万吨。2、矿井工业资源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122b+333×K=675.3(万吨)式中k-----可靠性系数,取0.7~0.9,矿井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较稳定的矿井,K值取0.85。3、矿井设计资源/储量=矿井工业资源/储量-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边界煤柱-地面建筑物煤柱=1

7、687.8-(136.5+13=1538.3kt(3)矿井设计可采储量=1052kt(三)、矿井服务年限矿井服务年限=可采储量÷(年生产能力×储量备用系数)=528.0÷(30×1.3)≈13.5(a)根据计算结果,确定矿井服务年限为13.5年。四、煤层赋存情况(一)、地质构造及特征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有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P3β)、龙潭组(P3l)、长兴组+大隆组(P3c+d)、三叠系大冶组(T1d)、及第四系(Q)。上二叠系龙潭组(P3l)是区内唯一的含煤地层。各地层由新到老简述如下:2(1)第

8、四系(Q):由坡积、冲积、崩积等所形成的砂泥、砾石、粘土组成,分布于冲沟、洼地及斜坡地带,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一般厚0~10m。(2)三叠系大冶组(T1d):下部为浅灰色厚层泥质灰岩,局部还夹有一些泥质条带。中部为灰白色厚层块状鲕粒灰岩。局部为浅灰色厚层块状细晶灰岩。上部为紫红色薄层粉砂质粘土岩,粉砂岩,岩石风化强烈,且岩石较为破碎,节理较为发育。厚480~550m。(3)长兴组+大隆组(P3c+d):深灰色厚层状含燧石结核、条带灰岩,层间常夹有机质条带或薄层,偶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