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硫及其化合物(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十硫及其化合物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O2是酸性氧化物,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SO2与CO2B.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其漂白原理与氯水相同C.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D.用水吸收硫在过量氧气中燃烧的产物,用于工业制备硫酸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Cl2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有NA个电子转移B.100mL1mol·L−1FeCl3溶液中所含Fe3+的数目为0.1NAC.1molSO2与足量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SO
2、3,共转移2NA个电子D.84gNaHCO3固体含有离子的数目为NA3、选用如图所示装置中的两个或几个(内含物质)组装成实验装置,以验证木炭可被浓硫酸氧化成C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气流从左向右流向,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F→E→C→D→BB.丁中溶液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生成了CO2C.丙中品红溶液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生成了CO2D.丁和丙中溶液都褪色,乙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甲中有CO2生成4、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实验选项①中试剂①中现象解释A品红溶液溶液褪
3、色具有漂白性B溶液产生胶状沉淀酸性:C酸性溶液紫色褪去具有还原性D酸性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与生成沉淀A.AB.BC.CD.D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B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催化分解产生;分解反应放热,促进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C铝片先用砂纸打磨,再加入到浓硝酸中无明显现象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铝被浓硝酸钝
4、化D向等浓度的KCl、KI混合液中逐滴滴加溶液先出现黄色沉淀A.AB.BC.CD.D6、某研究小组利用图装置探究和硫酸溶液的反应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B中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能将氧化成B.实验室中配制加70%的硫酸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C.三颈烧瓶中通入的操作应在滴加浓硫酸之前,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D.装置C可能发生倒吸,同时还不能完全吸收反应产生的尾气7、如图所示是一系列含硫化合物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说明SO2具有漂白性,反应②说明SO2具有酸性B.
5、若反应②中生成物n(Na2SO3):n(NaHSO3)=1:1,则反应物n(SO2):n(NaOH)=1:2C.反应③④⑤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工业上可利用反应②和反应④回收SO28、如图,在注射器中加入少量Na2SO3晶体,并吸入少量浓硫酸(以不接触纸条为准)。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蓝色石蕊试纸能够变红B.品红试纸、沾有高锰酸钾溶液的滤纸均褪色证明了SO2具有漂白性C.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D.NaCl溶液可用于除去实验中多余的SO2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对和亚硫酸的性质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I.探究和
6、溶液的反应。该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达成实验冃的。已知:l.0mol/L溶液的pH=l。(1)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2)装置B中产生了白色沉淀,说明具有性。(3)分析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①观点1:与反应;观点2:酸性条件下,与反应;观点3:。②按观点1,装置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为证明该观点,应进一步确认生成的新物质,实验操作及现象是。③按观点2,只需将装置B中的溶液替换为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此时应选择的最佳溶液是(填序号)。a.0.1mol/L稀硝酸b.1.5 mol
7、/Lc.3.0 mol/L溶液和0.1mol/L硫酸等体积混合的溶液d.6.0 mol/L溶液和0.2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的溶液Ⅱ.探究的酸性强于。该小组用图所示装置达成实验目的。(4)装置的连接顺序为:纯净→(选填字母),F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可证明的酸性强于的实验现象是。10、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发现了超过120种不同的含铁硫簇(如Fe2S2、Fe4S4、Fe8S7等)的酶和蛋白质。铁硫簇是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最古老的生命物质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在研究某铁硫簇的组成时,设计了下列实验:实验一:测定硫的含
8、量。ⅰ.从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进行连接。ⅱ.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在装置A中放入0.4g铁硫簇的样品(含有不溶于水和稀盐酸的杂质),在装置B中加入品红溶液,在装置C中加入30mL0.1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ⅲ.通入空气并加热,发现装置A中固体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