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528274
大小:82.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2-25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4《我们关心天气》教学反思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天气》,其中第一课时是《我们关心天气》第二课时是《天气日历》。《我们关心天气》这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天气符号,学会描述天气,所以当我出示各种天气符号图时,学生对没有见过的天气符号都非常地好奇,因此就增加了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冰雹雾霜冻等天气符号,是学生平时没看过的,他们都非常感兴趣。我先出示这几种符号,让学生来大胆猜想这些分别表示什么天气现象。学生说了很多答案,但都没答对,最终我揭晓了答案,学生便认真地给记住了。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这块内容,我先让学生看一段天气预报视频,让学生再次感受天气预报员是怎样报天气的。然后再
2、解说预报员报的天气包括哪几个部分的内容,并将其板书(1.云量2.风3.温度4.降水量)。接着,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来充当天气预报员,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我提示学生可以根据黑板上的几点来描述,结果学生的疑问出来了:老师今天的温度是多少啊?今天吹的是什么风啊?幸好我之前看了天气预报,知道今天的气温。此时我提醒学生以后要坚持看天气预报。但对于学生问今天吹什么风,我真的有点不知所措。这时我看到窗外国旗在随风飘扬,顿时想到让学生根据国旗的飘向来表示风向。先告诉学生我们的教学楼是在面,然后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国旗的飘向,即风向。大部分学生经这一介绍,都知道今天吹的是什么风。少数方向感比较差的学生还是
3、不能准确判断。因为后面第四课时还会讲到风向的判断,所以我就没有深入讲解风向的判断,而是对他们说如果有些无法判断风向,可以从其他另外几方面来描述天气。结果,学生都描述的非常好,有些真的把自己当播报员了,以播报员的口吻把天气描述得似模似样。 这一环节,我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能让学生回去看天气预报,记录下天气现象,所以就造成了学生不知气温和风向,对这一教学环节造成小阻碍。所以要想顺利地上好一节课,充分的准备是基础!《天气日历》教学反思24我们的生活与天气息息相关,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相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是他们还不清楚天气的基本特征,不知从那些方面描述天气,当问及“今天天气怎
4、么样?”的时候,他们往往回答“今天真热,我都冒汗了”“风把树枝吹得直晃”等。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并且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由此展开“天气日历”的学习,使得他们的兴趣更加浓厚。通过天气符号的认识和学习,让学生具体去制作天气日历表。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东南风、西北风等术语及天气符号反映在天气日历表中,并根据日历表统计一季度、一个月、一周的天气情况,以后分析“天气日历表”上搜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让学生了解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我们该如何去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温度与气温》教学反
5、思在这一课的准备阶段,我产生出太多的疑问:首先,对于课题的理解——《温度与气温》。如果仅仅从课题上来看,这一课在科学概念方面应该让学生明确“温度”、“气温”这样两个概念。但是,在我们的教师参考书以及教材中,对于此一问题都未加以明确。其次,对于教学仪器的选用。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在测量气温时,我们应该选择——气温计。普通温度计和气温计是有细微差别的。这一点在我们的教学参考书中也没有加以明确。再次,关于气温的变化的记录,教科书及参考资料把每天气温的变化用"柱状图"来表示,但是到初中、高中及大学气温的变化都是用平滑的曲线来表示的,这样学生将来的衔接会不会让学生觉得学错了、教师教错了或者其它方
6、面的原因;就和婴儿学儿语然后长大了再改正常语言一样增加学生的负担,其实平滑的曲线并不见得比柱状图难理解。24还有“气温的测量”这一教学环节中,“测量不同时间的气温”这一活动的安排。在教师教学中建议:“课前布置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我认为并不可取。因为学生只有通过本课的学习才能明确认识到“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即通过对测量的温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确定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如果在课前进行布置,就未免有些本末倒置了。因有着上述疑问,在实际教学中我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首先,对教科书的引语简单调整:“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通过观察和测量
7、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道当地的气温。气温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然后,回顾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在此基础上,出示气温计,让学生观察气温计,交流使用气温计应该注意的事项。继而,进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通过对测量的温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的气温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其中,教科书安排的“气温的测量”这一环节中的第一部分,移至“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环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