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471766
大小:1.84 MB
页数:51页
时间:2020-01-22
《静力学公理和受力分析.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模块一约束反力分析与计算刚体静力学基本知识荷载的分类及简化约束与约束反力受力分析与受力图单元1刚体静力学刚体是一个理想化的力学模型。由于静力学研究的力学模型是刚体和刚体系统,故静力学又称刚体静力学。1.刚体的概念1.1.1刚体概念所谓刚体是指这样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其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力是物体之间相互的机械作用,这种作用的效果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同时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效应称为力的外效应或运动效应;力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的效应称为力的内效应或变形效应。1.1.2力的概念1、力的大小。表示物体间相互机械作用的强弱程度。单位:牛顿(N)或千牛
2、顿(kN)。2、力的方向。表示力的作用线在空间的方位和指向。3、力的作用点。表示力的作用位置。以上称为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1.1.2力的概念力可以用一个矢量表示。如图所示,矢量的模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力的大小;矢量的方位和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矢量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1.1.2力的概念力的矢量表示ABF公理1力的平行四边形规则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作用点也在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这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或者说,合力矢等于这两个力矢的几何和,即A它是力系简化的基础。1.1.3刚体静力学公理F1FRF2作用于刚体上的两个力
3、,使刚体平衡的必要与充分条件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条直线。此公理提供了一种最简单的平衡力系。对于刚体此条件是充要条件,但对变形体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的构件,叫二力构件。二力平衡公理FF'AB在作用于刚体上的已知力系上,加上或去掉任意个平衡力系,不改变原力系对刚体的作用效果。该公理是力系简化的理论依据。公理3加减平衡力系公理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沿其作用线任意移动,而不改变该力对刚体的作用。作用于刚体上的力的三要素为:大小、方向、作用线。作用于刚体上的力是:滑动矢量。推论1力的可传性原理AFBABFF1F2ABF2==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若其中
4、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汇交点。说明不平行三力平衡的必要条件,即:三力平衡必汇交。三力汇交不一定平衡。推论2三力平衡汇交定理F1F2ABCF3两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这两个物体上。它是受力分析必需遵循的原则。公理4作用与反作用公理当变形体在已知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时,如果把该物体变成刚体,则平衡状态保持不变。它建立了刚体力学与变形体力学的联系。公理五刚化原理自由体——位移不受限制的物体。非自由体——位移受到限制而不能作任意运动的物体。约束——对非自由体的某些位移起限制作用的周围物体
5、。约束反力——约束作用于非自由体的力。(简称:约束力或反力)除约束力外,非自由体上所受到的所有促使物体运动或有运动趋的力,称为主动力。约束力是由主动力引起的,故它是一种被动力。1.3约束和约束反力约束反力取决于约束本身的性质、主动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约束反力阻止物体运动的作用是通过约束与物体相互接触来实现的,因此它的作用点在相互接触处;它的方向必与该约束所能阻碍的位移方向相反。1.3.1约束反力的确定约束力沿接触面公法线方向指向物体。1.3.2具有光滑接触表面的约束FN法线切线FN约束反力为拉力,作用线沿柔索背离物体。1.3.3由柔软的绳索、链条或胶带等构成的约束FAyFAxFAxFAyFA
6、1.3.4光滑铰链约束(1)向心轴承(径向轴承)1.3.4光滑铰链约束(2)圆柱铰链和固定铰链支座约束反力过销中心,大小和方向不能确定,通常用正交的两个分力表示。FxFy圆柱铰链和固定铰链支座FN约束反力过销中心,方向不能确定,通常用正交的两个分力表示。固定铰链支座FRFxFy(1)滚动支座1.3.5其它约束FNFAyFAxFAz(2)球铰链FByFBxFBz(3)止推轴承B解决力学问题时,首先要选定需要进行研究的物体,即确定研究对象;然后考查和分析它的受力情况,这个过程称为进行受力分析。分离体——把研究对象解除约束,从周围物体中分离出来,画出简图。受力图——将分离体所受的主动力和约束反力以
7、力矢表示在分离体上所得到的图形。1.3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解除约束原理:当受约束的物体在某些主动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若将其部分或全部约束解除,代之以相应的约束反力,则物体的平衡不受影响。1、确定研究对象,取分离体;2、先画主动力,明确研究对象所受周围的约束,进一步明确约束类型,什么约束画什么约束反力。3、必要时需用二力平衡共线、三力平衡汇交等条件确定某些反力的指向或作用线的方位。注意:(1)受力图只画研究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