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x

诗歌鉴赏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x

ID:48465707

大小:1.87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1-18

诗歌鉴赏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x_第1页
诗歌鉴赏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x_第2页
诗歌鉴赏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x_第3页
诗歌鉴赏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x_第4页
诗歌鉴赏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诗歌的鉴赏高考诗歌的鉴赏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思想内容二、形象三、语言四、表达技巧高考诗歌的鉴赏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思想内容二、形象三、语言四、表达技巧1、诗歌表面写的内容。2、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如: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表面是写池塘,而实质是说读书,要引源头活水来。一、思想内容:大体包括两个方面1、景物(咏物、写景):《江雪》《鹅》《咏柳》《早发白帝城》毛泽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2、人物(主人公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白居易《卖炭翁》、曹植《白马篇》、《陌上桑

2、》(罗敷)二、形象:诗歌的形象通常有两类1、词语妙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僧敲月下门2、诗句理解3、语言风格(1)豪放(苏轼、辛弃疾);(2)婉约(柳永、李清照)(3)深沉、含蓄(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4)浓烈(李白——情感上浓烈)(5)清新、自然(王维)(6)朴实(陶渊明)三、语言:1、表现手法(1)赋、比、兴(《诗经》)(2)象征(屈原《离骚》《涉江》)(3)托物言志(齐己《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全诗最后两句满怀希望

3、,明年应时而发,定能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言辞间充满自信。(4)借景抒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达了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四、表达技巧:(5)白描手法(马致远《天净沙•秋思》)(6)动静结合(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7)虚实结合(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曲子,表面写关山,实写曲子飘荡。)《雨霖铃

4、》上阕实写,下阕虚写。(8)联想(9)用典:(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2、修辞手法(诗歌中常出现的几种):A.比喻:如: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B.比拟: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C.夸张:如: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D.对比:如E.对偶:诗歌的鉴赏从考试大纲来看主要就是从这四个方面出题,只要我们掌握了方法,无论什么题都会迎刃而解。除此之外,在鉴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小结:比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

5、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清:比喻头脑清醒。源头活水来:不断读书,思想更新。本诗写不断读书,学习能使人头脑清明,思想更新。如果不品味该诗标题,可能回认为本诗是一首写景诗。一、从品味题目入手,因为诗歌欣赏首先应看诗题。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王维、孟浩然、岑参、高适等著名诗人。诗派:山水田园派、豪放派、婉约派、边塞诗派等常涉及到的派别。二、常见的诗人要了解其生平经历及风格特点。各个诗派特点也要了解。比如: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作者选择了两种

6、典型的色彩“红”“绿”来点出江南春天的主色调,从而表现出作者心情的愉快、欢悦,对江南春天的喜爱和留恋。三、通读全诗,找出典型情节和环境来烘托生动具体的气氛和情调。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一个“愁”字点明了全诗的主情调。本诗是作者归乡途中,科举考试不中后所写。四、通读全诗之后要把握题旨,往往需要通过关键字来理解,(包括诗眼、题眼。)比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

7、冷。(注: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十二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所作。)陈延焯评此词时说:“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是坡仙独自处。”那么对“孤鸿惊起却频回首,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形象的刻画,主要是表达什么样的寓意呢?结合全词,谈谈自己的看法。五、如果诗后有相关注释,一定要仔细分析注释,有助于答题。本词下片的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都不肯栖息,只得归宿于荒漠的沙洲。这正是苏轼贬居黄州时心情与处境的写照。(由“注”理解出)通过对孤鸿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其个人忧愤寂苦之情,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文字狱对人才的摧残。明确:巩

8、固练习折桂令•问秦淮孔尚任问秦淮①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②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③,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1]【注】①秦淮:今南京秦淮河,作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