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421833
大小:236.0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20-01-19
《品德与社会2011版课标县级培训讲稿.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洋县教研室马晓云一、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背景、特点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修订的基本原则与思路三、《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后的主要变化四、《品德与社会》修订具体涉及的主要内容五、《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显著变化一、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背景、特点(一)、《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背景本次课程改革着眼于建立有中国特色、更加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制定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是其中的核心内容。2001年印发的《义务教育各学
2、科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十年的改革实践中,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工作者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大范围引导了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得到了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也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提高与完善的地方。如有些学科容量偏多,难度偏大;有些学科具体内容体现循序渐进的梯度不够;相关学科、学段间的衔接有待加强等。课程标准有待修改完善。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要求。(二)、修订的特点此次修订体现的主要特点: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方法创新力求减负1、
3、四项内容强化“德育为先”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一是各学科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了有机渗透。二是进一步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如语文课程专设了书法课;数学建议将《九章算术》列为教材内容;历史增加了传统戏剧等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四是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2、三项
4、内容突出“能力培养”我国基础教育有重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统,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薄弱。为此,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特别强调能力培养。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如数学课程把传统的“双基”目标发展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的新要求。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如针对教师反映对“探究学习”指导有困难的问题,提炼了“探究学习”的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以加强对能力培养的指导。三是理科课程强化了实验要求。如物理明确列出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化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8个实验,以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3、与
5、时俱进创新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时代性,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次修订在注重各学科经典基础内容的同时,坚持了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及时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4、容量控制力争实现减负在课程容量控制上,大部分学科进一步精选了内容,减少了学科内容条目。在课程难度控制上,有些学科直接删去了过难的内容;有些学科降低了一些知识点的学习要求,从认识和理解调整为了解;有些学科对难度较大又不宜删除的内容,以选学方式处理,既增加了课程弹性,也控制了难度;还有些学科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当调整了不同学段的课程
6、难度,使梯度要求更加清晰,更好地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三)、《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背景《品德与社会》课是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新创设的课程。10年的实践表明:品德与社会课程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广大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唤起了教师的自信心。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实验稿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实施存在着许多难点。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修订思路和原则修订思路和原则:坚持课程改革方向、体现时代发展、面向未来需求的原则;贯彻注重教师教学需求、注重学生年龄特征的原则,力图解决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问题。具体而言:一是体现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向性。二是立足课程
7、改革创新的原则。三是体现与时俱进的特征与原则。四是落实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要求的原则。五是贯彻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教育公平的原则。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以下几方面得到改进、充实和完善:1、在课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中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这一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坚持了课程改革的大方向和素质教育的宗旨3、课程目标和学习要求更加清晰和适度4、课程内容的编排更加合理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5、与相关课程衔接更有层次纵向、横向(一)“前言”理念与设计思路部分品德与社会
8、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为目标,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