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理论实验实验指导书.doc

自控理论实验实验指导书.doc

ID:48355165

大小:56.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25

自控理论实验实验指导书.doc_第1页
自控理论实验实验指导书.doc_第2页
自控理论实验实验指导书.doc_第3页
自控理论实验实验指导书.doc_第4页
自控理论实验实验指导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控理论实验实验指导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自控理论实验实验指导书%1.实验系统功能特点1.系统可以按教学需要组合,满足“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初级与高级实验的需要。只配备ACT・I实验箱,则实验时另需配备示波器,且只能完成部分基本实验。要完成与软件仿真、混合仿真有关的实验必须配备上位机(包含相应软件)及USB2.0通讯线。2.ACT-I实验箱内含有实验必要的电源、信号发生器以及非线性与高阶电模拟单元,可根据教学实验需要进行灵活组合,构成各种典型环节与系统。此外,ACT-I实验箱内还可含有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数据采集、输出以及和上位机的通讯。3.配备PC微机作操作台时,将高效率支持“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实验。系统提供界面友

2、好、功能丰富的上位机软件。PC微机在实验中,除了满足软件仿真需要外,又可成为测试所需的虚拟仪器、测试信号发生器以及具有很强柔性的数字控制器。4.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充分考虑了开放型、研究型实验的需要。除了指导书所提供的10个实验外,还可自行设计实验。%1.系统构成实验系统由上位PC微机(含实验系统上位机软件)、ACT・I实验箱、USB2.0通讯线等组成。ACT-I实验箱内装有以C8051F060芯片(含数据处理系统软件)为核心构成的数据处理卡,通过USB口与PC微机连接。1.实验箱ACT・I简介ACT-1控制理论实验箱主要由电源部分U1单元、信号源部分U2单元、与PC机进

3、行通讯的数据处理U3单元、元器件单元U4、非线性单元U5-U7以及模拟电路单元U8〜U16等共16个单元组成,详见附图。(1)电源单元U1包括电源开关、保险丝、+5V、一5V、+15V、一15V、0V以及1.3V—15V可调电压的输出,它们提供了实验箱所需的所有工作电源。(2)信号源单元U2可以产生频率与幅值可调的周期方波信号、周期斜坡信号、周期抛物线信号以及止弦信号,并提供与周期阶跃、斜坡、抛物线信号相配合的周期锁零信号。该单元面板上配置的拨键S1和S2用于周期阶跃、斜坡、抛物线信号的频率段选择,可有以下4种状态:①S1和S2均下拨——输出信号周期的调节范围为2〜60ms

4、;%1S1下拨、S2上拨——输出信号周期的调节范围为20〜600ms;%1S1和S2均上拨——输岀信号周期的调节范I韦I为0.16-7S;另有电位器RP1用于以上频率微调。电位器RP2、RP3和RP4依次分别用于周期阶跃、斜坡与抛物线信号的幅值调节。在上述S1和S2的4种状态下,阶跃信号的幅值调节范围均为0〜14V;除第三种状态外,其余3种状态的斜坡信号和抛物线信号的幅值调节范围均为0-15V;在第三种状态时,斜坡信号的幅值调节范围为0~10V,抛物线信号的幅值调节范围为0〜2.5V。信号单元面板上的拨键S3用于正弦信号的频率段的选择:当S3上拨时输出频率范围为140Hz~

5、14KHz;当S3下拨时输岀频率范围为2〜160Hz。电位器RP5和RP6分别用于正弦信号的频率微调和幅值调节,其幅值调节范围为0-14Vo(1)数据处理单元U3内含以C8051F060为核心组成的数据处理卡(含软件),通过USB口与上位PC进行通讯。内部包含八路A/D采集输入通道和两路D/A输出通道。与上位机一起使用时,可同时使用其中两个输入和两个输出通道。结合上位机软件,用以实现虚拟示波器、测试信号发生器以及数字控制器功能。(2)元器件单元U4单元提供了实验所需的电容、电阻与电位器,另提供插接电路供放置自己选定大小的元器件。(3)非线性环节单元U5、U6和U7U5,U6

6、,U7分别用于构成不同的典型非线性环节。单元U5可通过拨键S4选择具有死区特性或间隙特性的非线性环节模拟电路。单元U6为具有继电特性的非线性环节模拟电路。单元U7为具有饱和特性的非线性环节模拟电路。(4)模拟电路单元U8-U16U8-U16为由运算放大器与电阻,电容等器件组成的模拟电路单元。其屮U8为倒相电路,实验时通常用作反号器。U9-U16的每个单元内,都有用场效应管组成的锁零电路和运放调零电位器。1.系统上位机软件的功能与使用方法,详见《AC「I自动控制理论实验上位机程序使用说明书》。%1.口动控制理论实验系统实验内容1.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研究;1.典型环节

7、(或系统)的频率特性测量;2.线性系统串联校正;3.典型非线性环节的静态特性;4.非线性系统相平面法;5.非线性系统描述函数法;&极点配置线性系统全状态反馈控制;9.釆样控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的混合仿真研究;10.釆样控制系统串联校正的混合仿真研究。要完成上列全部实验,必须配备上位计算机。%1.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U9-U16单元内的运放需要调零。2.运算放大器边上的锁零点G接线要正确。不需要锁零时(运放构成环节中不含电容或输入信号为正弦波时),必须把G与・15V相连;在需要锁零时,必须与其输入信号冋步的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