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S版】2018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美丽的规则》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美丽的规则》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九课《美丽的规则》.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展示.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作者有一次到澳大利亚,想赶时间到菲律普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不巧,赶上岛上的摩托车比赛结束,他们原以为会因堵车而错过观看企鹅归巢的时间,没想到澳大利亚的所有人都遵守交通规则,双方的车子顺畅无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的编写目的就是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规则.二、说教学目标: 1.
2、认识1个生字“澳”,理解“忧心忡忡、炫耀、耀武扬威、失衡”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美丽的规则”的含义. 难点:树立在生活中以身作则,自觉维护社会规则的意识,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四、说教法: 我们这两年正在推行“学案导学——展示激学”的教学模式,课型也分为预习、展示和反馈,并且,每个学生人手一本由骨干教师精心编写的导学案一册.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等进行教学,并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五、说学法:
3、 我们采取的是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六、说教学流程: 在本节课中,我将我的教学流程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直接导入,质疑课题. 在导入新课时,我没有采取参考书上的,通过堵车现象来引出遵守交通规则的话题,因为,我们身处偏僻的农村,即使到我们镇上也有七八里的路程,说真的,我们那的孩子很少见过堵车现象.所以,我采取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来质疑课题,首先板书课题《美丽的规则》,然后问:“同学们,什么是规则?”由于本单元的主题“人间天平”讲述的都是有关遵守规则的文章,所以学生马上就回答出“规则是制定出来的让
4、大家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然后我又问:“那美丽的规则是不是就是美丽的规章制度呢?”同学们愣了一会儿,说:“老师,制度怎么会美呢”“是呀,制度不会美,那作者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观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来了解一下美丽的规则到底指的是什么?”(在导入上,我是通过两个问题:“何为规则?为何美丽?来设计的.) 第二环节:朗读比赛,检验预习效果. 我们在学习每一节新课之前都有课前预习,学习目标包括:读三遍课文、解决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简要回答课后思考题及导学案的预习导航部分.而朗读比赛是检验学生预习效果的有效措施,
5、也是学生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学生在接力赛时,如果出现错字、添字、漏字、不流畅等情况,都将被淘汰出局,最终胜利者要评出冠、亚、季军,还能得到小组积分的奖励,所以,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高效完成了第一个学习目标;同时老师也做到了检验课前预习的目的;一举三得.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这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个环节,每次展示时,各组都会派一名代表到黑板前为大家讲解课前分好的学习任务,之后,同学们还要进行补充、点评、打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非常高. 在合作探究这一环节,我一共设计了五个问题: 1
6、.讨论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件分别是什么?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同学们都对菲律普岛的企鹅感兴趣,所以我给学生当了一次导游,不过为了再次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我先让学生看到的是这些图片,然后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是菲律普岛的企鹅吗?”有的同学马上说:“不对,知识链接上说,菲律普岛的企鹅只有30多公分,跟一只鸭子的大小差不多,可这些企鹅太大了”.“对”“对”教室里马上响起了同样的附和声,然后我又打开了这些企鹅的图片,让学生真正的看到了小企鹅的图片.(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兴奋.) 2.认真阅读2——5自然段,思考:司机和导
7、游是中国人,为什么他们听到岛上的摩托车比赛结束时,显得忧心忡忡?结果如何?为什么会这样呢?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人能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给中国的旅游者的带来极大震撼. 3.品读句子: ●这是一条左右极不“平衡”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车道,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然而,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 这里是荒凉的澳大利亚最南端,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的一道白线,一道看起来似乎毫无约束力的白线.” 通过品读句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强烈意识.然后我又让学
8、生看有关交通的图片.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不遵守交通规则和遵守交通规则的不同效果. 4.读句子:“虽然眼前这种‘失衡’的图景丝毫没有美感可言,可是我却渐渐地受到了一种美的感动.”同学们,这种“美”指的是什么?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计引出文章的主题“规则之美、人性之美”.并告诉学生,规则本身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