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考前冲刺资料(建筑实务总结)

一级建造师考前冲刺资料(建筑实务总结)

ID:48307460

大小:199.13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1-15

一级建造师考前冲刺资料(建筑实务总结)_第1页
一级建造师考前冲刺资料(建筑实务总结)_第2页
一级建造师考前冲刺资料(建筑实务总结)_第3页
一级建造师考前冲刺资料(建筑实务总结)_第4页
一级建造师考前冲刺资料(建筑实务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级建造师考前冲刺资料(建筑实务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一级建造师考前冲刺资料(建筑工程实务)施工技术应用1、人工降低地下水的方法P99或P4332009年案例2011年案例集水明排适用于地表水的排除真空井点单级(降水深度小于6M),多级(降水深度大于6M,小于20M),适用渗透系数较小(0.1~20M//D)喷射井点降水深度6~20M,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小(0.1~20M/D)管井井点降水深度大于5M,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0.1~200M/D)截水、回灌:当因降水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采用截水或回灌的方法。两者距离不小于6M。2、深基坑开挖支护方法:P430形式深度适用基坑等级适用条件排桩(单排或

2、双排桩)悬臂式≤5M一、二、三悬臂式桩径≥600㎜地下连续墙任何深度一、二、三刚度大、抗渗好,对周围扰动少水泥土墙≤6M二、三地基承载力≤150KPA土钉墙≤12M二、三非软件土场地逆作拱墙≤12M二、三淤泥或泥质土不得使用支撑、锚杆共用,卸荷3、土方开挖的施工技术要点P1002009年案例、2014二建案例A土方开挖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高程、边坡坡度、压实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情况,并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B基坑降水需要降到坑底以下至少0.5M方可开挖土方C基坑边缘堆置荷载一般应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0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1.5M。D采用机械

3、挖土时,当挖到基底时预留0.2~0.3M的土方【人工15~30㎝,铲运、推土机15~20㎝,正、反铲20~30㎝】,进行人工清槽、修坡,避免超挖,扰动基底的土层;超挖时不准用松土回填至设计高程,应用碎石,砂或低强度的混凝土填至设计标高。E开挖完毕后由总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级强验槽。重点部位是柱基、墙角、承重墙下或其他受力较大的部位。F一般不能选用淤泥、淤泥质工、膨胀土、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含水溶性硫酸盐大于5%的土,含水量不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做回填土。4、常用地基处理技术及施工要点:P106-P108处理方法适用条件施工控制要点灰土

4、地基适用于加固深1~4M厚的软弱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等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分层铺设厚度、搭接长度、夯实加水量、夯压遍数。施工结束后,应检验地基承载力。砂土(石)地基适用于软弱、透水性强的黏性土,不宜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及渗透系数小的黏性土地基强夯地基湿陷性黄土、压缩性高的土体施工前应检查夯锤重量、尺寸,落距、控制手段,排水设施及土质。施工中应检查落距、夯击遍数、夯点位置、夯击范围。结束后,检验地基强度及承载力。水泥土搅拌桩地基施工中检查机头提升速度、水泥浆或水泥注入量、搅拌桩的长度及标高。结束后,桩体强度、直径及地基承载力。进行强度检验时,对承重水泥

5、土搅拌桩应取90D后的试件,对支护水泥土搅拌桩进行检验。混凝土预制桩1、宜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2、打桩时“重锤低击,低锤重打”;3、摩擦桩以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端承桩以贯入度为主,标高为辅。静力压桩过程中应检查压力、桩垂直度、接桩间歇时间、桩的连接质量及压入深度。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施工过程中应检查桩的贯入度情况、桩顶完整状况、电焊接桩质量、桩体垂直度、电焊后的停歇时间。预制桩施工中应对桩体垂直度、沉桩情况、桩顶完整状况、接桩质量等进行检查。重要工程三种桩均需应对电焊接桩的接头做10%的探伤检查。施工结束后,均应对承载力及桩体质量做检验现浇

6、灌注桩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渣、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进行全过程检查,人工挖孔桩尚应复验孔底持力层土(岩)性。嵌岩桩必须有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混凝土强度,并应做桩体质量及承载力的检验。同类工程桩承载力检验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桩身质量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3根。5、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P113A温度控制的规定:1)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的基础上的温升值不宜大于50℃2)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3)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7、4)混凝土浇筑的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B浇筑方案:混凝土浇筑宜从低处开始,沿长边方向自一端向另一端进行;C控制温度裂缝的措施:采用低热水泥(优选择矿渣水泥,不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降低水泥用量,部分掺粉煤灰;控制入模温度,采用冰水拌合;埋设循环冷却水管;加外加剂(减水剂、缓凝剂、微膨胀剂);征得设计单位同意留设施工缝。D振捣、养护规定:采用二次振捣(三点作用);二次抹面工艺;保温保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4D。6、模板工程施工技术:P1161)模板拆模顺序及强度要求:同条件养护条件下混凝土试块强度达到规定标准后方可拆模。一般按后支先拆、先支后拆

8、;先拆非承重后拆承重部分的顺序进行。拆模强度的要求简记为:8米75%,8.1米100%。2)设计无要求时,跨度大于4米的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