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295491
大小:53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1-11
《福建省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福建省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第1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时期,贵族在会盟、祭祀、宴请等国事活动中都把“赋诗”作为重要的政治手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把“诗教”作为重要的政治教化活动之一。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文学素养成为春秋时期选官制度的标准B.古代文艺作品创作追求政治教化功能C.《诗经》可作为研究春秋时期政治的史料D.儒学思想成为春秋时期社会主流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赋诗”在“春秋时期”“作为重要的政治手段”,而“诗教”“作为
2、重要的政治教化活动之一”分析可知,作为儒家经典的《诗经》有很多诗篇反映了春秋时期的政治情况。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中反映的是“赋诗”“在会盟、祭祀、宴请等国事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不是在选官制度方面,春秋时期的官制是世袭的,排除;B项,虽然中国古代有些文艺作品具有政治教化的特征,但并不表明中国古代文艺作品的创作就追求政治教化功能,排除;D项,春秋时期的儒学并未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汉代才成为主流思想,排除。2.据学者研究,西汉初期就同姓诸王与中央政权的关系而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如下表所示。由此表可知,这一时期分封的同姓王A.加剧了政治统治的腐败-15-
3、B.背离了设置时的初衷C.严重削弱了中央的权威D.不可都视为割据势力【答案】D【解析】【详解】解读表格信息可知,西汉初期,同姓的诸侯王的类型比较多样,不单是“反叛型”,且“反叛中央的原因多种多样”,这说明当时的同姓王不全都是割据势力,所以不能把西汉同姓诸王一概视为割据势力,不能一笔抹杀西汉同姓分封制对巩固中央集权统治的积极作用。故答案为D项。A项,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政治统治腐败的结论,排除;B项,西汉分封同姓王的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从材料来看,绝大多数同姓王“在各自的封国内恪尽职守,为汉藩辅”说明没有背离设置时的初衷,排除;C项,西汉的同姓王不全是割据势力,
4、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而没有削弱中央的权威,排除。3.下面是唐代户口数量变化表。据表可推知当时A.农田荒芜土地兼并严重B.计口授田难以维系C.自耕农的数量大量增加D.铁犁牛耕技术成熟【答案】B【解析】-15-【详解】解读材料图表信息可知,从唐初“武德年间”一直到“天宝年间”,唐朝户口数呈上升的趋势,而唐初实行按人口授田的均田制,大量户口数的增加会加重政府推行均田制的难度,使计口授田难以推行。故答案为B项。A项,户口数的增加导致土地压力增加,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没有土地,土地压力会增加,但并不表明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两者无必然联系,排除;C项,大量户口数增加
5、导致土地压力增大,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农民没有土地,其并未成为自耕农,排除;D项,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而户口数的增加并不能表明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排除。【点睛】数据图表作为考查考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一种载体,是表达信息、反映事物发展变化趋势的一种重要形式。做此类题需注意:a.防止孤立考查数据,要将整个数据串联起来进行整体的、宏观的综合分析。b.发掘和利用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每一个数据都对应着相应的一个时间,时间能提示我们相对应的时代背景。4.根据史料统计,明朝担任阁臣者变换极为频繁,如崇祯帝在位17年,阁臣竞近达50人。明朝甚至有阁臣在位
6、不到两月者。明朝统治者这样做的出发点是A.避免阁臣弄权B.削弱宰相权力C.完善明朝法制D.重塑皇帝权威【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明朝”“频繁”地更换“阁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样做有利于防止阁臣专权,加强君主专制。故答案为A项。B项,明代在废除丞相后才设立内阁,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频繁更换阁臣与完善法制无关,排除;D项,“重塑皇帝权威”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自皇帝制度实施以来皇权一直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没有削弱过,也就谈不上“重塑”,排除。5.1901年10月,慈禧太后与光绪帝由西安回銮,“除省城趋炎附势之士绅紧张周旋外,一般人民则毫无
7、表示,彼此既休”。这一现象表明A.清政府统治基础日益丧失B.近代民族民主意识觉醒C.清廷成为列强治华工具D.屈辱条约引发朝野共愤【答案】A【解析】-15-【详解】根据材料中“除省城趋炎附势之士绅紧张周旋外,一般人民则毫无表示,彼此既休”可知,在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后,社会的离心现象明显加深,民众对清政府日益淡漠,清政府统治基础日益丧失。故答案为A项。B项,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与中国近代民族民主意识觉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清廷成为列强治华工具的结论,排除;D项,材料信息体现了下层民众对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不满,但未反映政府官员的
8、态度,该项中“朝野共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