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检测实施细则.doc

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检测实施细则.doc

ID:48276277

大小:58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1-18

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检测实施细则.doc_第1页
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检测实施细则.doc_第2页
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检测实施细则.doc_第3页
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检测实施细则.doc_第4页
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检测实施细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结构焊缝超声波检测实施细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引用标准《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GB/T9445-2008《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GB/T11345-2013《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焊缝中的显示特征》GB/T29711-2013《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验收等级》GB/T29712-20132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母材厚度为不小于8mm铁素体钢全熔透焊缝(包括对接接头、T型接头和角接接头)的超声波探伤。3主要仪器设备3.1超声检测仪器应定期进行性能测试。除另有约定外,超声检测仪宜符合下列要求:3.1.1温度的稳定性:环境温度变化5℃,信号的幅度变化不大于全屏高度的±2%,位置变化不大于全屏宽度的±1%。3

2、.1.2显示的稳定性:频率增加约1Hz,信号幅度变化不大于全屏高度的±2%,位置变化不大于全屏宽度的±1%。3.1.3水平线性的偏差不大于全屏宽度的±2%。3.1.4垂直线性的测试值与理论值的偏差不大于±3%。3.2系统性能测试至少在每次检测前,应按JB/T9214推荐的方法,对超声检测系统工作进行性能测试。除另有约定外系统性能宜符合下列要求:3.2.1用于缺欠定位的斜探头入射点的测试值与标称值的偏差不大于±1mm;3.2.2用于缺欠定位的斜探头折射角的测试值与标称值的偏差不大于±2o;3.2.3灵敏度余量、分辨力和盲区,视实际应用需要而定。系统性能的测试项目、时机、周期及其

3、性能要求,应在书面检测工艺规程中予以详细规定。3.3探头3.3.1检测频率应在2MHz~5MHz范围内,同时应遵照验收等级要求选择合适的频率。当被检对象的衰减系数高于该类材料的平均衰减系数时,可选择1MHz左右的检查频率。3.3.2当检测采用横波且所用技术需要超声从底面反射时,应注意保证声束与底面反射面法线的夹角在35°至70°之间。当使用多个斜探头进行检测时,其中一个探头应符合上述要求,且保证一个探头的声束尽可能与焊缝熔合面垂直,且多个探头间的折射角度应不小于10°。当探测面为曲面时,工件中横波实际折射角和底面反射角由焊缝截面图确定。3.3.3晶片尺寸为6~24mm的圆形(

4、或等效面积矩形)晶片探头。3.4曲面扫查时的探头匹配检测面与探头靴底面之间的间隙g,不应大于0.5mm。如果间隙g值大于0.5mm,则探头靴底面应修磨至与曲面吻合,灵敏度和时基范围也应作相应调整。3.5试块3.5.1标准试块采用CSK-ⅠA、CSK-ⅠB、IIW2、半圆试块等。3.5.2对比试块采用(φ3mm横通孔):RB-1.RB-2和RB-3等。3.6耦合剂3.6.1应选用适当的液体或糊状物作为耦合剂,耦合剂应具有良好透声性和适宜流动性,不对材料和人体有损伤作为,同时应便于检验后清理。3.6.2典型的耦合剂为水、机油、甘油和化学浆糊,耦合剂中可加入适量的“润湿剂”或活性剂

5、以便改善耦合性能。3.6.3使用试块调节仪器和产品检验应采用相同的耦合剂。4人员要求4.1按本细则实施检测的人员,应按GB/T9445或合同方同意的体系进行资格鉴定与认证,取得超声检测相关工业门类的资格等级证书,并由雇主或其代理对其进行职位专业培训和操作授权。4.2从事焊缝探伤的检验人员应掌握焊缝超声波检测通用知识,具有足够的焊缝超声检测经验,并掌握一定的材料和焊接基础知识。5检测前准备5.1检测区域检测区域为焊缝和焊缝两侧至少10mm宽母材或热影响区宽度(取二者较大值)的内部区域。5.2探头移动区探头移动区应足够宽,以保证声束能覆盖整个检测区域,探头移动区的表面应平滑,无焊

6、接飞溅、铁屑、油污及其他外部杂质;探头移动区的表面不平整度,不应引起探头和工件的接触间隙大于0.5mm。如果间隙超标,应修整探头移动区表面。5.3检验前,探伤人员应了解受检工件的材质、结构、曲率、厚度、焊接方法、焊缝种类、坡口形式、焊缝余高等情况及背面衬垫、沟槽等情况。6检测程序6.1母材检测除非能证实(比如制造过程中的预检)母材金属高衰减或缺欠的存在不影响横波检测,否则探头移动区的母材金属应在焊前或憨焊后进行纵波检测,存在缺欠的母材部位,应对其是否影响横波检测效果进行评定,如有影响,调整焊缝超声检测技术,严重影响声束覆盖整个检测区域时则应考虑更换其他检测方法。6.2时基线和

7、灵敏度的设定每次检测前应设定时基线和灵敏度,时基线和灵敏度设定时的温度与焊缝检测时的温度之差不应超过15℃。检测过程中至少4小时或检测结束时,应对时基线和灵敏度设定进行校验。当系统参数发生变化或等同设定变化受到质疑时,也应该重新校验。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偏离,应按表1要求进行修正。表1灵敏度和时基线修正灵敏度1偏离值≤4dB继续检测前,应修正设定2灵敏度降低值>4dB应修正设定,同时该设备前次校验后检查的全部焊缝应重新检测3灵敏度增加值>4dB应修正设定,同时该设备前次校验后检查的全部已记录的显示应重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