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的优秀散文作品.doc

顾炎武的优秀散文作品.doc

ID:48208978

大小:4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1-22

顾炎武的优秀散文作品.doc_第1页
顾炎武的优秀散文作品.doc_第2页
顾炎武的优秀散文作品.doc_第3页
顾炎武的优秀散文作品.doc_第4页
顾炎武的优秀散文作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顾炎武的优秀散文作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复庵记·(清)顾炎武旧中涓范君养民(1),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而范君固非方土者流也。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为东宫(2)伴读。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尽厥职焉。乃东宫不知所之,而范君为黄冠矣。 太华之山,悬崖之颠,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3)苍然突兀

2、,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东,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然。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  注释:..复庵记·(清)顾炎武旧中涓范君养民(1),以崇祯十七年夏,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数年,始克结庐于西峰之左,名曰复庵。华下之贤士大夫多与之游,环山之人皆信而礼之。而范君固非方土者流也。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

3、猎。为东宫(2)伴读。方李自成之挟东宫二王以出也。范君知其必且西奔,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将尽厥职焉。乃东宫不知所之,而范君为黄冠矣。 太华之山,悬崖之颠,有松可荫,有地可蔬,有泉可汲,不税于官,不隶于宫观之籍。华下之人或助之材,以创是庵而居之。有屋三楹,东向以迎日出。余尝一宿其庵。开户而望,大河之东,雷首之山(3)苍然突兀,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若揖让乎其间,固范君之所慕而为之者也。自是而东,则汾之一曲,绵上之山出没于云烟之表,如将见之,介子推之从晋公子,既反国而隐焉,又范君之所有志而不遂者也。又自是而东,太行、碣石之间,宫阙山陵之所在,去

4、之茫茫,而极望之不可见矣,相与泫然。作此记,留之山中。后之君子登斯山者,无忘范君之志也。  注释:..  (1)旧:指明朝。中涓:内侍太监,主持宫中清洁扫除。(2)东宫:太子所居之宫,这里指太子。(3)雷首之山:雷首山,在山西永济县南。此山西起雷首山,东至吴坂,绵亘数百里。随地而异名,有中条山、历山、首阳山等称。与人书·(清)顾炎武《宋史》言,刘忠肃每戒子弟曰[2]:“士当以器识为先[3],一命为文人[4],无足观矣。”仆自一读此言[5],便绝应酬文字[6],所以养其器识而不堕于文人也。悬牌在室,以拒来请,人所共见,足下尚不知耶?抑将谓随俗为

5、之而无伤于器识耶[7]?中孚为其先妣求传再三[8],终已辞之,盖止为一人一家之事,而无关于经术政理之大,则不作也。  韩文公文起八代之衰[9],若但作《原道》、《原毁》、《争臣论》、《平淮西碑》、《张中丞传后序》诸篇,而一切铭状概为谢绝[10],则诚近代之泰山北斗矣[11]。今犹未敢许也[12]。此非仆之言,当日刘叉已讥之[13]。  注释:..  [1]顾炎武一生书信繁浩,这是其中之一,题目是后人所加。[2]刘忠肃:名挚,字莘老,东光县人,今属河北省。宋代嘉祐年间进士,官至侍御史。右仆射,谥忠肃。每:经常。戒:警戒,告诫。[3]器识:器度见

6、识。[4]命:命名,称为。[5]仆:自称的谦词。[6]应酬文字:指祝寿、墓志、碑状等歌功颂德的文章。[7]抑:或者。[8]中孚:李颙,字中孚,周至县人,今属陕西省,清初著名学者,与孙奇逢、黄宗羲齐名。明亡后隐居讲学,与顾炎武友善。先妣:死去的母亲。[9]韩文公:唐代文学家韩愈,谥文,世称韩文公。八代: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苏轼《韩文公庙碑》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10]铭状:墓志铭、传、状等。[11]泰山北斗:极言其高大,比喻最崇敬的人。《新唐书·韩愈传》赞:“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12]许:许可,赞同。

7、[13]刘叉:与韩愈同时的诗人。史载刘叉曾投韩愈门下。一次与韩愈争辩,当着许多宾客,刘叉拿了韩愈的钱就走,说:“这是讨好死人(指韩愈写了很多墓志铭祭辞之类)的钱,还不如给我做贺礼。”讥:讽刺。与友人论学书·(清)顾炎武 比往来南北,颇承友朋推一日之长,问道于盲。窃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1],往往言心言性[2],而茫乎不得其解也。..  命与仁,夫子之所罕言也[3];性与天道,子贡之所未得闻也[4]。性命之理,著之《易传》[5],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也,则曰:“行己有耻[6]”;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7]”;其与门弟子言,举尧舜相传所谓

8、危微精一之说一切不道[8],而但曰:“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9]。”呜呼!圣人之所以为学者,何其平易而可循也!故曰:“下学而上达[10]。”颜子之几乎圣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