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153652
大小:795.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20-01-17
《2送李愿归盘谷序.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轼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欧阳公言,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余亦谓唐无文章,唯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一篇而已。”是什么样的魅力让苏轼做出这样高的评价呢?送李愿归盘谷序1、掌握文中相关的字词及句式。2、了解序文的特点。3、理解韩愈当时的失意心理。教学目标:《送李愿归盘谷序》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那时,韩愈时三十五岁正在京师赋闲。在这之前,他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在徐州任推官。他常直言批评其上级和知己张建封的某些作法,可能不为张见容,愤然离去,等候新的调任(后授四门博士)。这是他在仕途上的一次不小的失意。《送李愿归盘谷
2、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这时的心情。背景介绍背景介绍(一)盘谷:原称盘古,即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他在一个混沌的大鸡蛋里孕育成人,出世以后,开天辟地,造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六畜树木、花草虫鱼、人类生灵等等。后人为了纪念盘古开天辟地的功绩,就在盘古出世的太行山上修建了盘古寺。后因音讹,传成了盘谷寺。据考,盘谷寺始建于南朝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经唐朝扩建以后,成为一处知名胜地。此说与韩愈文对盘谷的释义有所不同。盘谷这篇序是送别李愿回盘谷的。李愿:李愿是韩愈的好朋友,生平不详。隐居于盘谷,号盘谷子。这篇序把盘谷这一地名写
3、在题目上用意是强调李愿的去处。本文一开头就从盘谷地名写起,跟题目用意一致。解题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鲜少( )旄() 才畯( )便体( )轻裾( )黜陟( )趑趄( )嗫嚅()秣马()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xiǎnmáojùnpiánjūchùzhìzījūnièrúmò送李愿归盘谷序文言知识巩固翻译下列句子(1)道古今而誉盛德(2)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3)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说古道今,赞誉他的美
4、德)(与其身体得到快乐,不如内心无所忧虑)(润滑我的车轴,喂饱我的马,跟随你到盘谷去啊,让我一辈子在那里安闲自得)研读课文第一节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思考:盘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盘谷在太行之阳。“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写出了盘谷的富饶、美丽和幽静的环境,韩愈的友人李愿就住在这里。问题探讨文章开头一段写盘谷得名的缘由,对表达全文的主旨有没有关系呢?研读课文第二节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
5、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⑴得意人“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树旗旄,……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曲眉丰颊,……争妍而取怜”作者对这种人的态度:“逃之”(鄙
6、弃)——取悦皇帝——追求名利——手握重权飞扬跋扈——大讲排场——喜怒无常——生活荒淫第二节第一层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第二节第二层⑵闲居人“穷居而野处……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惟适之安”“车服不维……黜陟不闻”作者对这种人的态度:“行之”(肯定)—淡泊名利无拘无束—安闲自在—不问政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
7、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第二节第三层⑶奔走伺候人“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作者对这种人的态度:“恶之”(厌弃)——趋炎附势——懦弱卑琐赏析第二节内容回顾:该段陈述了三种人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⑴得意人(用力于当世者)——逃之(鄙弃)⑵闲居人(不遇于时者)——行之(肯定)⑶奔走伺候人(不择手段的干谒者)——恶之(厌弃)探析:作者描写的这三种人,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明确:第一和第三种人实际是和第二种人进行对
8、比,突出隐者思想行为的高尚。问题探讨文章开头一段写盘谷得名的缘由,对表达全文的主旨有什么样的作用?通过介绍盘谷的社会和地理环境,强调盘谷是隐者盘旋的好去处,将人和地相联系起来,点明送别的题旨,侧面表现了李愿归隐盘谷高尚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