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生态城市规划.pdf

浅谈中国生态城市规划.pdf

ID:48121782

大小:969.03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中国生态城市规划.pdf_第1页
浅谈中国生态城市规划.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生态城市规划.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4年第15期(总第144期)江西建材建筑与规划设计浅谈中国生态城市规划■王立娜■杭州尚城环境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3摘要:生态城市根本是解决人与自然、社会三者的关系,只有三者成为互为协出生态城市多种关系的功能,赋予文化的城市是具有灵魂的城市,也是调、互为利用、互为支撑的关系才能够达到生态城市的目标,因此也为我将人、自然、社会三者协调,互为利用、互为发展和谐共生的载体。只有国以及全球呈现出一个全方位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高度价值观的社具有这种最为“和谐”的环境的城市才是能够成为生态城市的核心和会发展体系。基础。关键词:生态城市涵义生态建设建议2.2“合理”是生态城市的条

2、件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的。土地利用合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理,生态环境良好,绿地系统充足,基础设施完整,自然保护有效。城市高级形式。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的经济发展、环境发展、社会发展所对应得产业结构合理、城市规划合“城”两种类型,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人类的理,需要人与自然协调,城乡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更新协调,环境胁迫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但随着对居住环境的全球性呼吁,生态城市已和环境承载能力协调。而这种“合理”是生态城市发展的条件。经成为21世纪全球关注焦点。2.3“高效”是

3、生态城市的保障中国自古以来就遵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宜居理生态城市与现代工业城市“高能耗”、“非循环”的运行截然不同,念,但对现代“生态城市”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则始于20世纪70年以持续、效率、利用率为衡量指标,而非现阶段的经济为先。物尽其用,代,尤其是2007年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和十八大地尽其利,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优化配置,物质、能量得到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及美丽中国后,建设生态城市成为中国城市发展层次分级利用,有效地资源利用率,物流畅通有序、住处快流便捷,废弃的新方向和目标,许多城市都相继提出了建设“山水城市”、“园林城物循环再生,行

4、业部门有效协调,才能具有城市发展的持续性,才能具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等诸如此类的目标。有健康的经济发展。于此,这种“高效”才是生态城市发展的保障。城市问题从本质上来讲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从根源上来讲是2.4“文明”是生态城市的精髓人对自然的认识及作用方式的问题。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来讲,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协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市的演变在经历了“自然本体论”、“人文本体论”之后,已开始进入“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各方面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在生态文明的建设态本体论”的阶段。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建设生态城市最为积极和主过程中,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创造、人居生态生

5、活环境的优化、消费动的国家之一。生态城市成为了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方式生态化的引导,才能够形成完整的,具有高度社会文明的社会价值1生态城市的涵义观和世界观。而只有这种高度“文明”才能成为生态城市的精神所在。197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3对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建议提出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了从生态学角度来研究城市的项目,3.1明确生态城市的概括涵义,避免片面化指出城市是一个以人类活动为中心的人类生态系统,开始将城市作为生态城市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在城区的规划、设计、施工、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197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又正式出版了《城运

6、营的全寿命周期内,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新能源利用、物业管理市生态学》杂志,标志着生态城市研究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发展的阶段。制度创新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实现城区的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区域。是综合社会学、经济学、态良性循环四者保持高度和谐,城市环境及人居环境清洁、优美、舒适、生态学、地理学、规划学等多种学科的城市发展模式。而很多地方对生安全,失业率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高新技术占主导地位,技术与自然态城市的理解片面化,误把“花园城市”、“绿色城市”等等同于生态城达到充分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人

7、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城市市,单纯追求自然环境的美化,以为简单增加绿地就是生态城市,而这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是建立在人类仅仅是生态城市的一个方面。所以要强调生态城市的内涵,综合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各产业、各方面,以此才能从根本层面上避免决策性的错误。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的利用3.2建立符合生态城市发展的指标体系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