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120610
大小:220.58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7
《浅谈建筑设计与住宅的单体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建筑设计与住宅的单体设计梁桂敏(广州港工程设计所,广东广州510700)摘要:居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之一。特别在今天,它已是影响国家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居环境的建设一直和国家体制、经济发展、技术进步、意识形态等方面直接相关。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居民的住房状况已有明显的改善,住宅建设也正在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关键词:建筑设计;住宅;单体设计中图分类号:TU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401l(2010)02~0048—021居住心态和城市住宅建筑的特点针对我国人多地少,建设起步较晚这一具体国情,各个地方,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住
2、宅的建设量火的惊人,每年达到500万m2以上,一些中等城『仃也在100万m2左右。然而,要想彻底改善13亿人口的居住问题,光靠大规模的造房是无法实现的。设计出适合于我国现状的住宅单体和住宅小区才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在人多数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追求舒适的空间、完备的设施和幽雅的环境已成为一种时尚。人们在长期与各种环境的生存斗争中形成了的一种小而精、巧而新居住心态,在有限的土地上建造最多的住宅,安置最多的居民并使其具有相当高的生活质量是当代住宅建筑的一大特点。2居住生活的舒适性(1)住宅内居住生活要获得舒适的效果,必须使不同的功能空间既有较好的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
3、住宅内空间通常被划分为三类:一是家庭成员的公共空间,如起居室、餐厅、厨房,活动内容包括团聚、会客、视听、娱乐、就餐以及饮事行为,是对外开放的李间,应布置在人口处,便于家人与外人接触,也方便日常生活必需晶的出入;二是家庭成员的活动空间,如卧室、学习工作室等,活动内容为休息、睡眠、学习、业余爱好等,具有较强的私密性,是内向性窄间,应布置在住宅的深处,以保证个人行为的私密性不受外界影响;三是生理卫生活动空间,活动内容为沐浴、便溺、洗面、化妆、洗衣等,其私密性极强,应设在前两类空间之间,使活动在这两类窄问的人都能方便地进行卫生活动。如果进一步细化分,则将家务室、厕所靠近公共区
4、,浴室、厕所、化妆事靠近私密区。如此布置更为理想。总之三类空间应按其特定要求进行布置,这样生活就有规律,相互不致干扰。(2)功能李问的尺度是生活舒适程度的影响要素。现今不少住宅面积无限扩大,各个功能空间大得惊人,起居室大到50m2~60m2,犹如公共建筑的厅堂,卧室也大于20m2,完全失去了家的温馨感觉。此外,不少房间比例失调,为了增加建筑容积率,房间进深任意增大,很大部分得不到光照。有的房间长宽比超过2,窄长而不好布置家具,特别是厨房,过分窄长,会引起因单向往返重复而感觉疲劳。目前,市场上80m2~120m2的户型很畅销,就是因为它为用户提供了适宜的空间数量和面积。
5、一般来说,不同功能空间的房间应有一个最小的净尺寸,如起居室为3.0m、主卧室2.7m、次卧室2.1111、厨房1.5m,这样才能使家具布置得当,人的活动方便。(3)保证各功能空间的私密性也是获得舒适度的必要条件。住宅内按居住行为划分了公、私二个分区,但埘外部环境来说,各空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私密性要求,从跨入一个家庭的门,就希望,、内一切均不被人一目了然,所以入户有一个玄关就很自.必要,不致造成开门见厅,厅内陈设被人一览无遗。视线十扰经常成为家人的烦恼,外廊式住宅靠近走廊的房问就成r众矢之的,失去私密性,采用将走廊低半层或者做成凹口,使走廊与房间脱开都是好办法。家庭由于厅
6、是接待客人的窄问,因此卧室的门尽可能不Jf向厅或少开向厅,同样卫生问门也不宜对着厅。(4)在住宅楼内设置交往空间,是增进邻里的关系融洽、创造舒适环境的重要手段。采取的措施是:在单元入口适当增加面积,形成居民交往、接客和休息的门厅,这在人流集中的高层住宅尤为重要;扩大楼梯平台也可为居民之问增加联络、交流的机会;底层架空可为居民提供相互交往和r解的可能性等等。不管哪种方式,都应在这种交往的宅间琨设置座椅,配以绿化,甚至安排游乐设施。使居民在这附加的空间里增添情谊、温暖、祥和的大家庭气氛。3居住空间的适应性居住建筑的适应性要求,一要能持续发展;二要能适应市场的要求;三要适应
7、家庭结构的变化。.(1)可持续发展是伞球性命题,住宅的可持续发展要能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发展。譬如:高科技智能化电视技术的广泛应用,家庭小仅是生活空间,同时也是工作的场所,人们使用网络、传真电话、电视、电视复合终端装置交现管理丁作自动化。在装有电子装置的住宅里,人们可以使用信息设施直接参加企业的办公室工作。(2)当前住宅供需已从福利分配转变为商品行为。为适应不同类型、不同经济收入、不同生活模式家庭的需要,’应该向社会提供不同面积标准、不同平面布置的住宅,不同类型的住宅,如老年人、残疾人、多代人以及单身居住住宅。(3)居住建筑的适应性既能满足居民对平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