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pdf

浅论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pdf

ID:48120359

大小:218.73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pdf_第1页
浅论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论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规划s设计

2、翱目嚣痨2012年7月浅论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邝照华摘要:近年来,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建筑设计实践经验,详细分析阐述了绿色生态住宅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要点,并对其地域特色的绿色生态型住宅的建筑设计进行了分析思考。实践证明,绿色生态住宅建筑是未来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关键词:绿色生态;建筑设计;地域特色;可持续发展1引言对于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虽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笔者理解应包括以下几层涵义:①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地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住宅建筑与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②拥

3、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满足人们工作生活所需的舒适环境。人与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形成良性的循环,能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③在住宅建筑精神上既要体现时代性,也要反映地域的历史与人文环境。2现代绿色生态住宅建筑的基本特征分析生态型住宅的环境要有洁净的空气、水源与土壤,不受到不良自然环境的危害,也不易遭受自然虫害的侵袭,基本特征如下:(1)建筑物要尽量保持和开辟绿地,在建筑物周围种植树木防风、遮荫,改善景观,保持生态平衡。重视室内空气质量,保持新风在室内的流动。重视人文景观的保护,建筑物附近高价值的古代文化或建筑遗址应于保留并予妥善安置。(2)建筑物的资源、能源和其他消耗至最低程

4、度。建筑物应该充分有效地使用水、能源、材料和其他资源。尽量利用清洁能源(如地热与太阳能、水能、生物能和风能),保护与改善自然环境。在满足人们的健康、舒适、安全使用的情况下降低消耗、节省资源。(3)建筑物应有合理的朝向布局,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建筑物的体形布置合理,应减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以减少采暖与制冷能耗,建筑物的保证埋管的安全性。同时应采取相应的综合措施,包括将管径适当扩大、加装减压阀与曲挠橡胶接头的方法来防治管道出现渗漏等。另外,我国相关规范规定,在暗设给水管道时,不能在建筑结构层内直接敷设,因此,当给排水管道穿越楼板时,要采取土建支模方式,应使用高于楼板标号的混凝土浇筑封堵孔洞,根据实

5、际情况可添加防渗防水剂,或采取预埋套管的方法,实现防水,有效防止楼板出现渗水问题。2.2存水弯与地漏配合目前我国的相关规范还没有将存水弯的设置与排水地漏的安装组合强制化,但经过多年工程实践结果表明,在排水地漏设计施工中有存水弯配合的建筑具有更好的防渗水性能。因此在设计给排水的过程中,建议在排水系统中设计的地漏应配套安装P型存水弯设施,且其水封深度应确保在60~80mm范围内,即能够取得较佳的隔臭效果。2.3给排水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无论是在建筑给排水的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都应对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设计技能、施工水平、综合素质进行强化,尤其是在施工阶段中,必须要求施工人员按给排水相关设计施工规

6、范开展施工,同时对给排水构件特性与整体结构布局进行重视,防止因结构问题而产生不均匀沉降,进而对管道产生破坏而导致渗漏。如果给排水管道需要穿越楼板,则应在设计中开2~3cm的槽于楼板的板面,以利于在找平层内敷设走板管道。设计建筑给排水出图之前,给排水设计人员要与建筑主体设计相关人员进行全面、详细的技术交底工作,并对建筑总体布局进行科学校对,及时发现在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使给排水设计质量提到提升与保证,防止出现在施工中的错误与其他专业的冲突,确保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能够平稳、有序地开展。·18·围护结构应该采用高效保温隔热构造,并具有良好的自然采风系统以及充分的自然通风条件,建筑物内的房间设置

7、、布局恰当,既满足使用舒适度,又节省能源。(4)回收并重复使用资源。从旧有建筑物中拆除的建筑材料,如砖石、钢材、木料、板材和玻璃等,尽可能保护好,根据不同情况,力求回收利用。做到建筑材料一建筑一建筑材料一新建筑的良性循环。并积极利用其他工农业废弃物料,使用先进技术,降低建筑运行管理费用。在结构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不要拆除旧建筑,应对其进行改造以适应新的使用功能,节省建筑造价。因此,现代生态型建筑是自然和能源有效利用、保护环境、亲和自然、舒适、健康、安全的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3绿色生态住宅建筑设计要点绿色生态一般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生态建筑应该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问的关系,

8、它既要为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空间小环境(即健康宜人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空气、好的光环境、声环境及具有长效多适的灵活开敞的空间等);又要保护好周围的大环境——自然环境,同时对自然界的索取要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小。3.1不同用途建筑的比较分析不同种类的建筑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不尽相同,为找出不同类型建筑的设计方法是否存在差异,又因为居住和办公建筑在建筑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设计者将办公和居住建筑单拿出来进行统计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