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柱下独立基础设计.pdf

浅论柱下独立基础设计.pdf

ID:48111110

大小:175.75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7

浅论柱下独立基础设计.pdf_第1页
浅论柱下独立基础设计.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论柱下独立基础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2年2月建两蜀蓑商规划与设t浅论柱下独立基础设计陈景星(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摘要:本文作者从最浅显的角度,阐述了关于柱下独基设计的基本要点,以供同行参考。关键词:柱下独基;基本原则;构造要求;计算实例l引言在基础工程设计中,我们常见的浅基础有筏基①,条基,以及独立基础等。在地质条件及各方面均允许的情况F,考虑剑基坑开挖的土方量,混凝土用量②(包括基础T程材料的运输),基础本身的用钢量,人工费用等,一般来说,采用独立基础的造价要低廉许多,因此,在中、低层建筑中,独立基础较为常见。本文所要阐述的

2、是扩展基础系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通常简称为梓下独基(不含无筋扩展系基础③)。2设计基本原则(1)扩展基础系属于柔性基础,应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2)基础底面积应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当轴心荷载作用时,荷载效应组合作用下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P。应不大于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详见《地规》④公式5.2.1—1);当偏心荷载作用时,除P。≤‘外,尚应使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力值小于或等十1.2倍的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详见媸b^财

3、公式5.2.1-2)。(3)基底配筋可按板抗弯计算。(4)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受冲切和剪刨的承载力,之后有详细论述。(5)当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验算柱下基础顶面局部受压承载力,现在少数小高层民用建筑采用柱下独基时多为十一层以下,柱强度等级大多不超过C40,粗约估算轴力N=1.3x6.5x65)(13×11=7854.27kN,基础多采用E25,按常见的lm3短肢剪力墙估算顶面局部受压承载力计算:F,≤∞·B.·匕·A。(混凝土规范式A.5.1—1)局部荷载设

4、计值171=7854.27kN。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A,=390000ram。基础在柱下局部受压时的计算底面积按下列公式计算:Ah_(1300+600)(300+600)=1710000lnln。混凝土局部受压时的强度提高系数:Bl=(A,A1)0.5=(1.7I/0.39)0.5=2.094∞。B1。k‘AI=I.0x2.094x0.85x11900x0.39=8260.5kN≥Fl=7854.27kN,满足要求。由此可见,采用柱下独基常见的小高层,当跨度不超过6.5m时,基础采用C25是能够满足局

5、部受压要求的,建议计算时无需再作柱下基础顶面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另外,在选用柱下独基作为基础方案时,一般常见的情况是,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设计值中,偏心弯矩值,柱底剪力很小(数值上小于50且不大于竖向力数值1/25),此时对基础的影响,竖向力起主导作用,简化计算时可忽略弯矩,剪力,经过计算,结果与实际偏差不大。3构造要求(1)柱下独基按截面形状可分为对称阶梯形和刘称锥形,考虑到基础位置可能与附近基础重叠,必须验算基础中心与柱中心偏移对基础的影响,省规范中提到矩形基础艮宽比宜在(1.5-4)的范围内。(

6、2)锥形基础的坡度角,不宣大于25。且不得大于350基础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由于有坡度角的限制,采用锥形基础往往不如阶梯形基础底截面布置灵活。(3)阶梯形基础一般不超过三阶,这与施工要求基础一次性浇捣有关,阶数太多不利于施工。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总高H≤500时,为一阶;500mm(H。<900mm时,为二阶;H=900mm时,为三阶;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高度超过前述界限也是可行的,但仍需满足规范各项要求。(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5)柱下独基边长不小于2.5m时,底

7、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该边长的0.9倍,并宜交错布置。(6)基础的受力钢筋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ram,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40ram,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7)另外,在柱位相对密集,但条件允许采用柱下独基时,宜考虑基础问地基的相互影响,一般来说,地基压力的扩散与持力层土层的内摩的技术,加强开放新能源利用的意识等等,尽量降低石油,煤炭的利用,尽可能提升化石能源的利用率。加大对生物能源、氢能、风能、太阳能的使用。③在进行城市建筑的布局和设计时应当熟悉城

8、市所在地的地质、气候、水等因素条件以及地理特征。具体可以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附属绿地等。从而全面提升绿化系统的生态功效。④城市的交通系统方面充分考虑交通道路的布局、能源的供给、交通工具三方面的内容。增加对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的研究和引进。如混合能源的汽车,或者纯电力的车。大型交通工具使用过程中要排放大量的废气,从而产生温室效应。因而对其的随控的技术、末段处理技术以及发动机的研究技术就必须得加强,从而能够回收温室气体进行高效的处理和回收。⑤要根据当地的景观,历史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