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8104251
大小:1021.07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6
《吉泰走廊区域生态空间保护规划思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至Q!§笙箜丝翅【望筮122塑)—塑鱼堕堕L—————:————————————堡垒些塑些型吉泰走廊区域生态空间保护规划思路●曾翔●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西南昌330077摘要:生态空间是区域生存、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使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保护好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新时期规划所必须面f艋的问题。本文以吉泰走廊区域为例,简述生态空间保护规划的总体思路,以期对类似地区生态空间保护与建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关键词:生态空间吉泰走廊1引言生态空间是指具有重要生态
2、功能、以提供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为主的区域。它能够直接或间接改良生态环境,改善人地关系,包括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减缓干旱和洪涝灾害、调节气候、提供农林产品等,在保障区域或城市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各类城乡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挤占了原本的城乡生态空间,使得生态空间总量日趋减少,城乡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安全面临更大的压力与挑战。因此,在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如何正确处理城乡建设用地与生态空间的用地需求矛盾,妥善保护好区域内生态空间,有效发挥城乡生态系统的整体生态服
3、务功能,是保持区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重要保障。2吉泰走廊区域生态空间现状分析吉泰走廊区域位于吉安市中部,范围包括三县四区(吉州区、青原区、井开区、庐陵新区、吉安县、吉水县、泰和县)下辖的8个街道、29个乡镇、6个工业园区,总面积2961平方公里,是吉安市乃至江西省发展基础较好,经济聚集度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2.1生态本底良好,自然山水架构犹存吉泰走廊区域生态资源较为丰富,大型的山体如大东山、青原山、天玉山、慈航山等分布与区域外围,赣江及其众多支流纵横其间。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开发,但区域内由大型山体、水系构成的“群山环
4、峙、八水汇江”的自然山水架构仍然基本保持完整。2.2城乡建设较快,生态空间总量呈逐年减少趋势图I自然山水架构示意图吉泰走廊区域位于吉泰盆地中部,是吉安市人口集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近年来经济建设发展较快,各类城乡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占用了不少生态用地,使得区域生态空间总量逐年减少。2.3区域交通设施发展迅速,生态空间破碎度加剧随着区域交通设施的快速发展,铁路、公路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无形中打断了生态系统之间原有的生态联系,将原有连续、完整的自然生态空间切割为一个个“生态孤岛”,阻碍了动植物的流动、迁徙,影响了生态过程的延续。2
5、.4区域生态系统质量下降。影响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区域生态系统质量的下降主要源于人们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生态系统自身结构的失稳,从而影响生态过程的完成,使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受限。比如对林地粗放式的经营管理,使得森林资源“四多四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人工林多、天然林少;中幼龄林多、成熟林少;低产林多、高效林少),森林结构不合理,综合效能较低;农业生产中过度施用农药、化肥,使得耕地地力下降的同时,形成面源污染;城市污水的无序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污染等等。3区域生态空间保护规划思路从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吉泰走廊区域未
6、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区域生态空间的保护关键在于如何保障区域拥有足够的生态空间数量,如何建立与资源相匹配的生态安全格局以及如何落实数量需求与固化生态安全格局。为此,规划重点从确保区域生态空间用地总量、空间格局优化、生态空间管控着手,对生态空间进行整体保护。3.1测算区域生态用地最小需求,确保区域生态空间总量生态空间是生态系统的载体,维持区域生态稳定与平衡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生态空间。由于目前吉安市城镇化还处于较低水平,吉泰走廊作为吉安市人I=I集聚、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城镇化速度仍将保持较快增长,这也意味着城乡建设用地将
7、持续增加,与之的相应地生态用地将持续减少。为了协调城乡建设用地与生态用地的需求矛盾,规划通过碳氧平衡法对2030年吉泰走廊区域生态用地的最小需求进行测算,以确定生态空间的合理总量。测算结果表明,2030年吉泰走廊区域内生态用地总面积应不少于2455.67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83%;可用于城镇建设的用地不得大于505.33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17%。3.2优化区域生态空间体系结构,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区域内大型的自然山水是区域生态空间体系的基础,是保持区域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规划依托区域现存的自然山水架构,按照
8、“斑块一廊道一基质”的布局模式,从区域与城市两个层面对区域内各类生态要素结构布局进行整合、优化,加强城区内外部生态联系,区域生态实现区域与城区生态系统一体化,从而形成区域的生态安伞格局.●■■■■■a■咀●∞围?十恋窄8]悼手钮结}习图围3牛态卒间体系二级结构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