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备考方向要明了]考什么怎么考1.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2.能用向量语言表述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平行关系.3.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4.能用向量方法解决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夹角的计算问题.了解向量方法在研究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1.高考中很少考查直线的方向向量,而平面法向量则多渗透在解答题中考查.2.利用向量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在高考有所体现,如2012年陕西T18,可用向量法证明.3.高考对空间向量及应用的考查,多以解答题形式考查,
2、并且作为解答题的第二种方法考查,如2012年北京T16,天津T17等.[归纳·知识整合]1.两个重要向量(1)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是指和这条直线平行(或重合)的非零向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无数个.(2)平面的法向量直线l⊥平面α,取直线l的方向向量,则这个向量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显然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个,它们是共线向量.[探究] 1.在求平面的法向量时,所列的方程组中有三个变量,但只有两个方程,如何求法向量?提示:给其中一个变量恰当赋值,求出该方程组的一组非零解,即可作为法向量的坐标.2.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位置关系向量表示
3、word可编辑.......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n1,n2.l1∥l2n1∥n2⇔n1=λn2l1⊥l2n1⊥n2⇔n1·n2=0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n,平面α的法向量为ml∥αn⊥m⇔m·n=0l⊥αn∥m⇔n=λm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m.α∥βn∥m⇔n=λmα⊥βn⊥m⇔n·m=03.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设两条异面直线a,b的方向向量为a,b,其夹角为θ,则cosφ=
4、cosθ
5、=(其中φ为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4.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求法如图所示,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e,平面α的法向量为n,直线l与平面α所成
6、的角为φ,两向量e与n的夹角为θ,则有sinφ=
7、cosθ
8、=.5.求二面角的大小(1)如图①,AB、CD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面内与棱l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2)如图②③,n1,n2分别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n1,n2〉(或π-〈n1,n2〉).[探究] 2.两向量的夹角的范围是什么?两异面直线所成角呢?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呢?二面角呢?提示:两向量的夹角范围是[0,π];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二面角的范围是[0,π],注意以上各角取值范围的区别.w
9、ord可编辑.......6.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向量求法如图,设AB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n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点B到平面α的距离d=.[自测·牛刀小试]1.(教材习题改编)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和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1=(1,-1,2),v2=(0,2,1),则l1与l2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相交C.垂直D.不确定解析:选C ∵v1·v2=1×0+(-1)×2+2×1=0,∴v1⊥v2,从而l1⊥l2.2.若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a=(1,0,2),平面α的法向量为n=(-2,0,-4),则( )A.l∥αB.l⊥
10、αC.l⊂αD.l与α斜交解析:选B ∵a=(1,0,2),n=(-2,0,-4)∴n=-2a,即a∥n.∴l⊥α.3.若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1=(2,-3,5),n2=(-3,1,-4),则( )A.α∥βB.α⊥βC.α、β相交但不垂直D.以上均不正确解析:选C ∵n1·n2=2×(-3)+(-3)×1+5×(-4)≠0,∴n1与n2不垂直,∴α与β相交但不垂直.4.(教材习题改编)已知两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m=(0,1,0),n=(0,1,1),则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为________.解析:cos〈m,n〉===,即〈m,
11、n〉=45°,其补角为135°.∴两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45°或135°.答案:45°或135°5.若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n=(2,1,2),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为a=(-1,1,1),则l与α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解析:设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θ=
12、cos〈n,a〉
13、=word可编辑.......==.答案:用向量法证明平行、垂直[例1]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2AB=2BC,E、F、E1分别是棱AA1,BB1,A1B1的中点.(1)求证:CE∥平面C1E1F;(2)求证:平面C1E1F⊥
14、平面CEF.[自主解析] 以D为原点,DA,DC,DD1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BC=1,则C(0,1,0),E(1,0,1),C1(0,1,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