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型钢混凝土结构与大跨钢结构组合应用分析.pdf

基于型钢混凝土结构与大跨钢结构组合应用分析.pdf

ID:48094462

大小:562.46 KB

页数:1页

时间:2019-11-26

基于型钢混凝土结构与大跨钢结构组合应用分析.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基于型钢混凝土结构与大跨钢结构组合应用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型钢混凝土结构与大跨钢结构组合应用分析■袁毅【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时所面临的受力性能要求、抗震性能要求等越来越高。为了充分满足建筑要求,并保证施工质量,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中组合应用了型钢混凝土结构与大跨钢结构。本文在介绍型钢混凝土结构特点的基础上,以具体的工程为案例,分析了型钢混凝土结构与大跨钢结构组合应用的方法。【关键词】型钢混凝土结构大跨钢结构组合应用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时如采用单独的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存在工程要求无法被有效满足的问题,因此,实际旋工过程中,多采取组合的形式应用,组合的结构类型至少2种。组合不同的结构形式与简单

2、叠加并不相同,而是要科学的计算、分析每种结构形式的优缺点,组合后的受力性能等,从中选择出最佳组合形式,即满足工程要求,又具备经济、安全等特点。一、型钢混凝土结构特点概述所谓型钢混凝土结构,是指在钢筋混凝土中埋入型钢,属于新型的独立的结构形式。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特点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受力合理,充分利用材料:混凝土与钢材均具有良好的抗压性能,而且钢材的抗拉性能也比较好,充分利用这二种物品性能的基础上,形成型钢混凝土结构,共同受力,提升受力的合理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抗风抗震性:型钢会受到外包混凝土强力的约束,避免局部弯曲的发生,整体上看,将型钢骨架的刚度、抗扭能力增

3、强,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型钢混凝土结构的延性与耗能性能更加,促使结构的抗震性能、抗风性能提升;综合经济效益高:制造型钢混凝土结构时,所需的钢材大致为全钢结构的2/3左右,促进造价的降低,同时,有效的避免了全钢结构存在的弱点,如易锈蚀、防火性能低等,使结构的综合经济效益提升;便于施工,缩短施工周期:施工过程中,多个上层施工荷载可以由型钢骨架承担,同时,操作下层混凝土浇筑时,也可以利用型钢骨架作为平台,便于施工的开展,而且即使混凝土强度尚未达到要求,上层施工也可以继续,促进施工周期缩短。二、型钢混凝土结构与大跨钢结构组合应用分析1.工程简介本文在分析组合应用型钢混

4、凝土结构与大跨钢结构方法时,选取的工程实例为某学校的文化活动中心,共2层,高度14m,第1层为餐饮中心,为师生提供饮食、饮料等,第2层为文化活动中心,主要举办篮球比赛等活动。该工程采用桩基础作为基础的结构形式,7度抗震防裂,设计时,以0.1g作为基本的地震加速度,场地特征周期0.4S。由于第2层用途较为特殊,再加上层高,竖向与水平方向上采用的承载荷载的构件为型钢混凝土柱,顶部钢梁利用钢结构,利用螺栓连接型钢和钢梁,并进行适当的焊接,以使结构稳定性满足要求。2.建立计算模型建立和计算结构模型时,利用PKPM软件,具体使用的模块包含两个,一个为钢结构一框架模块,一个

5、为结构一SATWE模块。为使计算分析工作简便的开展,并且对第2层中间存在的夹层做出充分的考虑后,建立的模型共包含3层,具体每层中包含的部分见图1。锋翁溉凝上牲_冬】l建筑物模型3汁算结果及分析(1)地震力计算地震力时,共设计了两种条件,一种为仅考虑水平方向地震作用,一种为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经结算,结果显示:①仅考虑水平方向地震作用时,1层地震反应力为608.7kN、楼层剪力为1i58.9kN、剪重比为2.9%、弯矩为13258.9kN/m,2层地震反应力为365.8kN、楼层剪力为840.2kN、剪重比为4.1%、弯矩为6874.8kN/m,3层地震反应力为5

6、84.7kN、楼层剪力为584.7kN、剪重比为5.6%、弯矩为2985.9kN/m。②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1、2、3层的地震反应力分别为843.7kN、552.9kN、782.5l(N,楼层剪力分别为1398.8kN、1089.7kN、782.5l(N,剪重比分别为3。5%、5.5%、7.6%,弯矩分别为16555.7kN/m、8945.7kN/m、3999.6kN/m。通过以上数据可知,地震作用下,最大的剪力及弯矩均发生在楼底层,剪重比也处于规范范围内。(2)位移在水平方向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最大位移出074现在楼层中,而竖向双向地震作用下,最大位移也出现

7、在楼层中,这其中,与地震作用相比,风荷载作用比较小,因此分析位移时未将其作为考虑因素。经计算,在水平方向上,l、2、3层最大层间位移分别为3.7mm、4.6mill、4.3mm,平均层间位移分别为1.9inm、3.0into、3.1film,最大层间位移角均为1/1059;在竖向方向上,1、2、3层最大层间位移分别为1.9mm、2.6mm、3.1inm,平均层间位移分别为0.9mm、2.5lllIIl、3.0mm,最大层间位移角均为1/1579。以上数据显示,本工程的位移值均在规定范围内,符合工程要求。4.详细构造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使结构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稳

8、定性,必须要可靠的连接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