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的信息传递ppt课件.ppt

神经元的信息传递ppt课件.ppt

ID:48074765

大小:2.20 MB

页数:60页

时间:2019-05-06

神经元的信息传递ppt课件.ppt_第1页
神经元的信息传递ppt课件.ppt_第2页
神经元的信息传递ppt课件.ppt_第3页
神经元的信息传递ppt课件.ppt_第4页
神经元的信息传递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神经元的信息传递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讲神经元的信息传递主讲人:张隆华突触传递突触的类型化学突触传递的原理突触整合的原理神经科学Neuroscience神经科学Neuroscience突触:信息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特殊的接触位点。1897,CharlesSherrington将这些位点命名为“Synapse”;1959,EdwinFurshpan,DavidPotter证实了电突触的存在;1921,OttoLoewi提供了化学突触的证据;1951,JohnEccles应用玻璃微电极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传递的生理学。OttoLoewiOttoL

2、oewi和迷走物质(化学突触)电刺激迷走神经可以减慢心脏搏动。收集浸泡过心脏的溶液,将它们施加到另一个分离的蛙心,致使蛙心搏动减慢。一、突触的类型神经科学Neuroscience1,电突触缝隙连接(gapjunction),突触前后膜间距仅3nm允许临近神经元的离子和小分子通过电突触直接从一个神经元流入到另外一个神经元。电突触,化学突触Connexon(连接蛋白):6个连接蛋白形成连接子,2个连接子形成缝隙连接通道(六角形的离子通道)。通道直径1-2nm,可通透细胞离子和部分小有机分子。通过连接蛋白的旋转可关闭电突触。一

3、、突触的类型神经科学Neuroscience1,电突触电突触传递的特点:电突触反应幅度较小(哺乳动物);双向传递;无潜伏期;传播速度快;一、突触的类型神经科学Neuroscience1,电突触使相邻细胞同步放电,对内环境不敏感。无脊椎动物中普遍存在;哺乳动物早期发育过程,允许相邻细胞共享电信号和化学信号。在神经系统胶质细胞、视觉系统、SchwannCell髓鞘每层之间存在。在上皮细胞、平滑肌、心肌、肾细胞及部分腺体细胞间也普遍存在。电突触常用研究方法:①染料耦合(dyecoupling),一般常用的是荧光黄,在相互联系的

4、一侧神经元注射,如果存在电突触,荧光染料会通过缝隙连接进入到另一侧神经元,则可以表明有电突触的存在;②通过双电极细胞内记录的方法,看看是否有突触延迟,以及兴奋是否同步传播;③通过冰冻蚀刻和电镜技术观察其微观结构;④通过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方法鉴定是否存在连接蛋白(connexin)。一、突触的类型神经科学Neuroscience1,电突触常用研究方法①染料耦合(dyecoupling),一般常用的是荧光黄,在相互联系的一侧神经元注射,如果存在电突触,荧光染料会通过缝隙连接进入到另一侧神经元,则可以表明有电突触的存在;②通过双

5、电极细胞内记录的方法,看看是否有突触延迟,以及兴奋是否同步传播;③通过冰冻蚀刻和电镜技术观察其微观结构;④通过免疫细胞组织化学方法鉴定是否存在连接蛋白(connexin)。一、突触的类型神经科学Neuroscience2,化学突触(1)化学突触的特点: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一、突触的类型神经科学Neuroscience2,化学突触a、突触前膜一般为轴突末梢膨大,轴膜增厚形成,突触前膜胞质内含有的突触小泡是其形态学依据;活性带(activezone),主要是介导神经递质的释放,主要由一些蛋白复合物组成(如SN

6、ARE,与突触囊泡的胞吐和内吞相关的RIM蛋白等)突触小泡的大小和形态不同,与所含的神经递质种类相关。清亮小泡,兴奋性非肽类递质如谷氨酸和乙酰胆碱。扁平小泡,抑制性神经递质,如GABA小致密核心囊泡,胺类如E、NE等大致密核心囊泡,5-羟色胺,脑啡肽等肽类。多种神经递质共存。(largedense-corevesicle)膜上具有钙通道。一、突触的类型神经科学Neuroscience2,化学突触b、突触间隙宽度因突触类型的不同而不同,约20nm,中枢10-30nm,神经-肌肉接头50-60nm。突触间隙充满纤维性胞外蛋白

7、基质,粘附突触前膜和后膜。如受体的胞外段,突触前后膜上的细胞粘附分子。粘附分子(Cadherins钙依赖性粘附分子,NCAM神经细胞粘附分子等)。临近于前后膜或膜内紧密聚集的蛋白称为膜分化物(membranedifferentiation)。ActivezoneSynapticcleftSynapticcleftPREPOST一、突触的类型神经科学Neuroscience2,化学突触c、突触后膜突触后膜功能是接受突触前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信号并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结构组分:特定受体、受体相关的信号转导蛋白、通道、细胞骨架蛋

8、白等。突触后致密带(postsynapticdensity,PSD),不仅有受体和通道蛋白,而且有PSD95,PSD93等骨架蛋白,可以传递胞间信号为胞内信号。PostsynapticDensity神经科学Neuroscience突触类型电突触化学突触突触间隙3.5nm20-40nm突触前后胞浆连续性具有不具有精细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