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 5.2 植被与土壤---- 土壤.ppt

人教版必修一 5.2 植被与土壤---- 土壤.ppt

ID:48047324

大小:5.46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1-12

人教版必修一  5.2   植被与土壤---- 土壤.ppt_第1页
人教版必修一  5.2   植被与土壤---- 土壤.ppt_第2页
人教版必修一  5.2   植被与土壤---- 土壤.ppt_第3页
人教版必修一  5.2   植被与土壤---- 土壤.ppt_第4页
人教版必修一  5.2   植被与土壤---- 土壤.ppt_第5页
人教版必修一  5.2   植被与土壤---- 土壤.ppt_第6页
人教版必修一  5.2   植被与土壤---- 土壤.ppt_第7页
人教版必修一  5.2   植被与土壤---- 土壤.ppt_第8页
人教版必修一  5.2   植被与土壤---- 土壤.ppt_第9页
人教版必修一  5.2   植被与土壤---- 土壤.ppt_第10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一 5.2 植被与土壤---- 土壤.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二节土壤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宜都市二中宋明东2018.11.27第二节土壤早期的欧洲殖民者在巴西亚马孙河流域发现,当地印第安人在一种与自然土壤迥异的黑色土壤上种植。据研究,这种黑色土壤是人工土壤,主要成分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在一定条件下制作而成的生物炭。当地人用生物炭改良贫瘠的土壤,可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土壤用于耕作时为什么贫瘠?你能举出改良土壤的其他案例吗?一、观察土壤1.土壤概念: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2.物质组成: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气相(土壤空气)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

2、长植物的疏松的表层。一、观察土壤3.土壤观察:观察内容: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①土壤颜色: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黑土,红壤等。黑龙江垦区黑土云南东川的红壤四川盆地的紫色土②土壤质地: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分为:石砾、砂粒、粉粒、黏粒等。不同粒径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在野外可根据手指研磨土壤的感觉近似地作出判断。砂土成分以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

3、耕作。壤土中所含的砂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子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壤土黏土砂土壤土粘土粒级成分通气、透水性蓄水、保肥性能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砂砾占优势强弱易耕作沙粒、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好强理想的土壤质地黏粒占优势差强不易耕作砂土土粒越细,通气性、透水性越弱,而黏结性、蓄水性、保肥性强。③土壤剖面构造自然土壤剖面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

4、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这些土层是土壤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迁移和积累的结果。土壤剖面定义:枯枝落叶层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自然土壤剖面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和黑色。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坚硬的岩石。自然土壤剖面主要土层及其特点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土层特点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犁底层:又称

5、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称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决定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定义:特点:2.生物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特点:过程: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主要形成因素包括: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生物循环→使营养物质在土壤表层富集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腐殖质

6、岩石风化++++++++++++吸收淋失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循环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植物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这种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物质在土壤表层富集。生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生物循环)有机质3、气候规律: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湿热地区的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快得多。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较重

7、高,土壤有机质积累少。根据左图比较湿热环境和冷湿环境的土壤差异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示意图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4.地貌山顶低平洼地砂质土、砂土、壤土、黏土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水热条件的不同,土壤发育不同山顶到低平洼地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5.时间6.人类活动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愈厚,土层分化越明显影响极为深刻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20cm厚可供耕作土壤:100—1000年)下面列出的是一些常见的土壤现象,◆我国南方山地土壤较厚,而西北高山上的岩石风化层和土壤很薄,◆四川盆地的有些地方岩石是紫色的,土壤

8、也呈紫色,◆对耕作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瘠薄。◆山顶土壤的颗粒较粗,山前平原土壤的颗粒较细。1、指出形成上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