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地球化学技术识别油层的水淹程度.pdf

应用地球化学技术识别油层的水淹程度.pdf

ID:48010926

大小:191.9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14

应用地球化学技术识别油层的水淹程度.pdf_第1页
应用地球化学技术识别油层的水淹程度.pdf_第2页
应用地球化学技术识别油层的水淹程度.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应用地球化学技术识别油层的水淹程度.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1卷第1期江汉石油科技Vo1.21No.12011年3月JIANGHANPETR0LEUMSCIENCEANDTECHNOLOGYMar.20l1应用地球化学技术识别油层的水淹程度蒋成钢(江汉油【fj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摘要: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后,剩余油的分布十分复杂,通过对油层水淹程度的识别,可以了解和掌握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从而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科学依据。在油田生产中,通常采用单井测量等方法来确定油层的水淹程度,但存在周期长、不能随钻分析等。由于原油中的轻质组分流动性相对较好,在水驱采油时会优先被开采出,随着油层水淹

2、程度的提高,油层中原油的轻重组分、含油饱和度等都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对开发井油层的油砂样品进行全烃色谱和热解分析,用地化参数的变化,快速判断出油层的水淹程度。以江汉盆地潜江凹陷南部马36斜一5-4B井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为例,通过对油砂样品进行全烃色谱分析和热解分析,建立了适合本地区的油层水淹程度的地球化学识别方法,从而判断出各油层的水淹程度。关键词:全烃色谱;热解分析;油层;水淹程度;油层;潜江凹陷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后,剩余油的分布十分复2热解分析判断油层的水淹程度杂,通过对油层水淹程度的识别,可以了解和掌握剩余油的分布规律,

3、从而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科热解分析测得油层的含油饱和度后,再根据公式学依据。E。=(。一SDxB。)/So计算其驱油效率ERo。式中在油田生产中,通常采用单井测量等方法来确E。为驱油效率%;S。为原始含油饱和度%;S。为热定油层的水淹程度,但存在周期长、不能随钻分析等解法估算的剩余油饱和度%:B。为原油的体积系不足之处。近几年来快速发展的地球化学技术则弥数。补了上述不足。由于原油中的轻质组分流动性相对求得驱油效率E。后,据表1就可以判断出油较好,在水驱采油时会优先被开采出,随着油层水淹层的水淹程度。程度的提高,油层中原油的轻重

4、组分、含油饱和度等表1驱油效率判断油层水淹程度界限都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对开发井油层的油砂样品进行全烃色谱和热解分析,就可以用地化参数的变化,快速地判断出油层的水淹程度。1用全烃色谱图判断油层的水淹状况分析研究表明:油层水淹后,油层抽提物的全烃3分析条件色谱图特征会发生变化。如未水淹的油层,谱图正态分布好,碳数分布宽,基线平直,正构烷烃峰的强热解仪器设备为OGE—II油气评价工作站,按度高;弱水淹层,谱图正态分布较好,正构烷烃蜂的储层岩石热解分析周期进行分析,并由工作站软件强度较大,碳数分布较宽;中水淹层,谱图正态分布计算出含

5、油饱和度。较差,碳数分布较窄,基线有低幅度隆起;强水淹层,谱图正态分布极差,正构烷烃峰的强度低,碳数分布作者简介:蒋成钢,男,助理工程师,2005年毕业于长江大学化学专业,现从事相关化学的研究和分析工作。窄,基线凹凸不平或向上翘起。·26-江汉石油科技21卷全烃气相色谱分析仪器设备:Agilent-6890N气相色4应用实例谱仪;石英毛细管色谱柱:HP一5MS(60rex0.32ram~0.25/zm);载气:N2;分流比:20:1;柱内流速:1.0ml/对潜江凹陷南部马王庙油田新钴的开发井马rain;进样口温度为300~(2;

6、检测器(FtID)的温度为36斜一5~4B井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1478.00—300℃;程序升温初温为50~C,恒温3min,以5cC/rnin1499.80m共l1层油层进行了水淹程度的识别。的速率升至300%,再恒温17rain,一次分析时间总根据油砂样品全烃色谱和热解分析结果,马36共95min。斜一50B井新沟嘴组下段I

7、油组1478.00~1481.64m、图1马36斜一5—4B井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油砂抽提物全烃色谱图表2马36斜一5—4B井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油砂地化分析结果1483.60~1484.68m、1487.

8、74~1487.91m、1489.78分比值明显变小、∑nC21一/∑nC22为0.61,驱油效—1489.98m、1490.68~1491.17m、1493.26~1493.率为7.40%一22.01%,表明为弱的水淹。54m、1495.03~1495.41m、1496.18~1496.51m、只有1493.68m~1494.15m油层,抽提物全烃1496.72~1497.38m等9个油层抽提物全烃色谱谱色谱图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稍显变窄,基线中部明显图如图1(a)所示,正构烷烃峰正态分布好,碳数分上抬,呈穹隆形(图1(b)),∑

9、nC21一/∑nC22为0.布宽且强度高,基线平直,轻重组分比变化很小、∑61,驱油效率介于31.49%~41.13%,由此判断,该nC21一/∑nC22I>0.80,驱油效率都小于5.0%,表层可能经受了中等程度的水淹;但据物性分析资料明这些油层未被水淹(表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