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储层预测法在D气田的应用.pdf

一体化储层预测法在D气田的应用.pdf

ID:48009223

大小:289.3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13

一体化储层预测法在D气田的应用.pdf_第1页
一体化储层预测法在D气田的应用.pdf_第2页
一体化储层预测法在D气田的应用.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一体化储层预测法在D气田的应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石油仪器2012年第26卷第6期PETRoLEUMINSTRUMENIS·55··方法研究·一体化储层预测法在D气田的应用梁岳单娜琳(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摘要:文章给出了一种依托于计算机开发的储层预测方法。针对D气田石盒子组盒2+3段储层预测的技术难点,在分析储层地球物理参数特征的基础上,摸索一套具有较高精度的储层预测应用技术方法。论述了逐级控制下的一体化储层预测技术,给出了这种方法的思路、原理、实现过程及应用实例,分析了方法的应用精度。对复杂区储层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储层;预测;逐级控制;一体化中图法分类号:P631.6+4

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9134(2012)06.0055.03^—自冒∞翻n0ND大,盒2+3段内部缺少可靠的对比标志,岩性隐蔽性0引言强,在常规资料中不易和不能识别单个砂体。大部分区域为砂泥岩薄互层,砂层厚度在51TI~10m。在某根据研究成果显示,D气田构造相对简单,断裂不发育,整体表现为北东高、南西低、由南西向北东个层段会出现多层叠置的大套砂层,但砂体发育的地逐渐抬升的单斜构造,平均坡降约为12m/km,地层方不一定储层发育。储层地质特征及地震预测难点示倾角小于1。。区内存在近东西向低幅度的鼻状隆起,意图如图1所示构造对天然气的控制作

3、用较小,圈闭类型主要为隐蔽性岩性圈闭_lqJ。D气田下石盒子组为河流相沉积,主要目的层盒2+3段为隐蔽性气藏,岩性以含砾中粗砂岩和中细砂岩为主,与泥质岩间互发育,砂体厚度普遍较薄;单层厚度一般在10m以下,最大单层厚度约为18m,沉积相带窄,岩性横向变化快,层段内部缺少可靠的对比标志,岩性隐蔽性强。盒2+3物源方向多,地层对比、砂层对比难度大,砂体空间展布的几何形态、连续性、垂向叠置关系不易搞清楚,砂层内物性非均图1储层地质特征及地震预测难点示意图质性突出。根据区内钻井、测试、地震、地质综合研究成果,盒2+3段单层砂体特别是有效含气砂体的横2)岩性隐蔽

4、性强,砂体空间展布体积、形态和向变化较大,钻井揭示1km左右就可能发生较大的垂向叠置关系不易搞清楚,砂体内纵、横向非均质性变化;应用地震资料的准确预测探井、开发井的井突出,对利用地震资料进行上述储层预测和表征,提位,已成为勘探技术的主要难点。出了更高的要求。储层主要为河流相沉积的河道砂地震反演和储层预测的技术难点概括为四个方面:体。砂体侧向尖灭快,横向非均质性较强。这种沉积1)地震资料分辨率、信噪比较低,盒2+3段为特征也给地层对比带来了难度。隐蔽油气藏。物性封闭气藏、尖灭气藏、透镜状等岩3)测井资料反映地震主导参数的波阻抗在反映性气藏发育;尽管存在一

5、些低幅度构造圈闭,但构造砂岩和泥岩之间差异上变化大,地震反射与砂体对应对其成藏的控制作用较小,砂体厚度普遍较薄;单层关系具有多解性,强反射同相轴并非是砂体的反射,厚度一般在10m以下,最大单层厚度仅为181TI,沉不能单纯使用强反射预测砂体,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积相带窄,岩性横向变化快,地层和砂岩对比难度储层预测的难度。第一作者简介:梁岳,男,1987年生,现为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震波理论与方法。邮编:510004石油仪器·56·PETROLEUMINSTRUMENIS2012年12月4)传统的储层预测方法和思路存在局限性

6、,目确的工区构造格架。前的储层预测方法都有其应用条件和局限性,特别在储层参数相关分析从横向非均质性强储层与泥岩波阻差异而得出储层预统计岩石物理分析测方法上。模型正演1一体化储层预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卅[至至垂委至三]——一{I层精位细精层细位解标释定针对该区储层特征与技术难度,我们摸索出一套L三维可视化时差分析逐级控制下的一体化储层预测思路,实质上是一种提测井相、地震相分析高储层预测精度的有效方法。沿层地震属性分析综合分析,该区储层预测的关键技术有两点,一分频解释是解决地震波薄层的厚度预测问题,二是要有效解决储层岩性反演有效储层(即含气层)的预测问题。针

7、对盒2+3段储层的岩石地球物理特征和难点,围绕薄层预测和有效厂l__竺=墨望=竺===『]}__—f储层参~隙度t反,il性相⋯关一分析⋯储层预测两大关键,我们的总体指导思想是逐级控制、层层推进、提高精度,具体指导思想是以沉积模匝—__{式为指导、以测井信息为桥梁、以地震技术为手段、以综合解释为核心、以突出储层为目标,强调多学科图2一体化储层预测法几个环节示意图人员组合、多学科资料整合、多种地震技术结合。建在此基础上,寻找到的地震属性如振幅等和砂体立全三维精细构造解释一地质一测井一地震多信息沉积微相研究,构造、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储层砂体预测厚度之间如果存

8、在较为明确的关系,则可以利用地震一砂体控制下的油气预测的逐级控制的研究思路。强属性对砂体分布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