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菌红素的稳定性研究开题报告

灵菌红素的稳定性研究开题报告

ID:479439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08-09

灵菌红素的稳定性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灵菌红素的稳定性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灵菌红素的稳定性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灵菌红素的稳定性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灵菌红素的稳定性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灵菌红素的稳定性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开题报告灵菌红素的稳定性研究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毒理学和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合成色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越来越引人注目,有的还有致癌作用,因此合成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用量越来越少,甚至被众多国家禁止使[1]。而天然色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无毒、色泽亮丽诱人,尤其是一些天然色素本身就是人们日常饮食的成分,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保健作用,因此倍受人们的瞩目[2]。目前在我国的天然红色素中,占市场主导地位的是从植物中提取的红色素,但阻碍植物红色素发展的一个原因就是植物的生长周期比较长,而且提取工艺比较复杂,给天然红色素的数量及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天然红色素很好地解决了这

2、个问题。微生物的生长周期一般为1d~3d,而且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提取工艺比较简单,产品质量能够保证。本实验以产红色素细菌的摇瓶发酵液为原料,对发酵所产生红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2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随着科学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合成色素的安全性问题也逐渐呈现,从自然界中提取天然色素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色素分为人工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两大类,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由于合成色素的安全性问题,不少合成色素在各国允许使用的程度被大大限制,尤其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行业[3]。开发天然色素是世界应用色素发展的总趋势,很多天然色素具有安全可靠,没有毒副作用,色调自然,接近天然物质等优点,天然、

3、营养、多功能是色素发展的趋势。天然色素如β-胡萝卜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又如黄酮类天然色素,同时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随着加工行业的发展,色素的应用也随之不断扩大,对天然色素的需求在不断的提高。目前天然色素的获得主要3条途径[4]:一是直接提取,二是人工合成,三是利用生物技术产生。但前两者受到资源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天然色素为人们开辟了广阔的领域。通过微生物资源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类胡萝卜素等多种天然色素已成为现实。同时雨生红球藻和法夫酵母(生产虾青素)也是目前仅有的具有大规模工业生产酮类胡萝卜素的微生物系统。三孢布拉霉已经被俄罗斯用于工业生产β-胡

4、萝卜素多年。目前,对天然色素的研究主要为从植物中提取,另一个方面从微生物发酵产生色素探究。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归结如下;2.1植物中提取天然色素2.1.1超声波提取茄子皮天然红色素王顺民、周丽娟[5]等人利用超声波确定提取天然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料液比为1∶6,浸提温度为70℃,浸提时间为30min。紫茄红色素在可见光区的最大光吸收波长为530nm,在弱酸性、中等温度、避光条件下稳定;紫外线、常见食品添加剂蔗糖和乙酸对该色素都具有增色作用;氧化剂对其影响较小,但还原剂对其有较大影响,并且还会使色素产生白色沉淀。2.1.2树脂纯化前后玫瑰花红色素的稳定性研究玫瑰花花瓣层厚,色彩鲜艳,适合提取色素

5、。玫瑰花红色素属于花色苷类物质,是世界各国普遍允许使用的一类天然红色素[6]。作者研究了纯化前后的玫瑰花红色素在不同贮藏条件、不同食品添加剂及不同金属离子环境中的稳定性[7]。酸性条件下该色素的稳定性在上述条件下有较强的稳定性,玫瑰花红色素稳定性由强到弱的贮藏条件是:低温避光、室温避光室温光照;在试验所用的浓度范围内,亚硫酸钠使该色素稳定性增强,抗坏血酸使其稳定性减弱;离子Fe2+、Sn2+对玫瑰花红色素起到了稳定作用,Pb2+、Mg2+对稳定性有一定影响;Ca2+、Na+对稳定性几乎有影响;纯化后的色素在一些常见离子中稳定性较强,为玫瑰花在保健食品和中药开发及综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7]。2

6、.1.3萝卜红色素的树脂吸附提纯徐忠等[8]应用DA101大孔树脂,对萝卜红色素进行了提纯,色素溶液经吸附、解吸后纯度有很大的提高。张晴[9]、权清转[10]等X-5大孔树脂提纯萝卜红色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X-5大孔树脂对萝卜红色素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提纯后色素溶液的色价比国家标准提高了13倍。李浩明、张晴等应用AB-8、X-5、NKA-9、D4020、D3520、S-8、聚酰胺等7种树脂对萝卜红色素的提纯进行了比较,他们的结论不太一致。前者的实验表明AB-8树脂具有最佳的提纯效果,X-5树脂次之,而后者却得出恰恰相反的结论。2.1.4辣椒红色素的稳定性研究近年来,微胶囊技术已逐渐成为辣椒

7、红色素的稳定化研究与开发的热点[11]。辣椒红色素的微胶囊化是将一定比例的辣椒红色素与β-环糊精及其它壁材在一定比例的丙酮-乙醇溶液中进行包埋,真空干燥制得样品。其主要工艺流程为:配料→乳化→均质→喷雾干燥→微胶囊。天津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采用微胶囊包埋技术制成的微胶囊食用天然辣椒红色素,包埋率高达98%。向云峰采用微胶囊包埋辣椒红色素,芯材包埋率和微胶囊收得率也达到90%以上。辣椒红色素微胶囊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