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931682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06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说课》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最大的麦穗》说课一、教材解读《最大的麦穗》是小学语文国标本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感悟人生”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虽然弟子们两手空空,却收获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把握眼前的机会,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全文共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在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第2—6自然段写弟子们在麦地里挑挑拣拣,一再错失良机,结果两手空空,苏格拉底谆谆教导弟子们;第7自然段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抓住眼前机遇,不要错失良机的人生哲理。大学者苏格拉底是西方教育史
2、上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他总是通过问答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他的这种谈话教学形式被后人称为“苏格拉底方法”,或称“产婆术”(精神助产术)。这篇课文中,苏格拉底创设的麦地课堂是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成为经典,富有生命力。二学情分析対“最大的麦穗”三个层次的理解,即:整个麦田中客观存在着一株最大的麦穗→摘在手中,后来扔掉的一株最大的麦穗→明白“抓住眼前的机遇”的道理,学生通过读书,很快就能找到答案。课文所写的摘麦穗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以小见大,思想性很强,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的。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1个生词:
3、麦垄,理解词义。体会文中两处分号的用法。3、联系实际,说说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的理解。并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4、品味课文中的苏格拉底的言行,感受大学者苏格拉底的教育魅力。四、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品析语言文字,结合生活实际,感悟文中揭示的深刻哲理。2、凭借语言材料,感悟苏格拉底注重实践、循循善诱、启发引导的教学风格。五、设计理念课文是一篇思想性极强的文章,在落实字词句段的训练时,联系上下文相关细读品味,运用抽丝剥茧式的演绎思维理解道理、感悟道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与信息,既“走进教材”,又“
4、走出教材”,教学合一,使学生自主畅游在《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家园中,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互生。六、教学流程第一环节:情景导入,揭示课题课始,展示一幅金灿灿的麦田的图片,满眼是饱满的麦穗,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丰收的麦田,你想到了哪些词?旨在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语言。这时,老师话锋一转:这是收获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你能找出一株最大的麦穗吗?随即引出课题,指导读好“最大的”,题目中的“穗”比较难写,让学生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惠山的惠”书空,强化记忆。第二环节: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检查字词出示:麦垄沉甸甸挑挑拣拣不失时机错失良机第一行是生词,在读准“垄”的第三声的同时
5、,重点理解词义,借助图片理解什么是麦垄。这样的讲解直观形象,学生易于接受;第二行与叠词有关,提醒学生“沉甸甸”的“甸”读时要变调;第三组词语是一对反义词,让学生说说词语的意思,为理解课文最后一段怍好铺垫。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随机纠音,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整体感知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第三环节:细读文本,感悟哲理阅读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需要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给予学生一个对话交流的空间.让所有学生在积
6、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对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或熏陶,获得思想启迪.1、引导学生自由轻读课文,解决以下三个填空题:出示(1)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开始认为“最大的麦穗”是()。(2)后来知道了“最大的麦穗”指()。(3)最后感悟到“最大的麦穗”是()。以这三个问题为突破口,紧扣课题,理清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即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开始认为“最大的麦穗”是麦地里最大的一穗。后来知道了“最大的麦穗”指摘在手里后来又扔掉的一穗。最后感悟到“最大的麦穗”是不失时机地把握住眼前的机会,并牢牢抓在手中。感悟弟子们对“最大的麦穗”含义的理解上逐层推进。在讨论问
7、题的同时,随机对苏格拉底意味深长的一段话进行剖析。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理解两个“最大”的含义,第一个“最大”是指麦地里最大的一穗,第二个“最大”是指刚刚摘下又扔掉的一穗。“刚刚摘下是最大的”原因有几个?用“因为……又因为……所以……”练说,一方面,落实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训练;另一方面,渗透对分号作用的体会。在讨论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段落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