谫论传统中医思维方式与临床应用

谫论传统中医思维方式与临床应用

ID:47912158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4

谫论传统中医思维方式与临床应用_第1页
谫论传统中医思维方式与临床应用_第2页
谫论传统中医思维方式与临床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谫论传统中医思维方式与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i剪论传统中医思维方式与临床应用【关键词】传统中医传统中医思维方式主要指在中医“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运用“取类比象”方法去研究、思考人的生理现象、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药物的气味,并指导临床用药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取类比象”即对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现象的性质、形态及其变化发展过程作一系统地观察、了解和总结,以此为依据,作为一种线索指导人们解释、解决与之相类似、相关联的各种事物现象,是一种观察、比较、取法的思维过程。因此,它不但具有直观朴素性质,而且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正因为具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它可以吸收各种思想、观点和方法,为己所用,为己所容,才使得中医学成为集哲学、数学、地

2、理、天文、兵法、社会科学等于一身的内容极为丰富的“百科全书”。也正是运用了这种思维方式,中医学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历数千年而不衰。1传统中医思维方式-“取类比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学的发展本身经历了从《内经》中以大的概念、原则、法则为主到后世医家以具体病、证、方、药研究为主的转变过程,但以“取类比象”为主的思维方式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如《内经》对人体阴阳的划分就是类比于自然时辰的阴阳划分而得出的。《素问・金匮真言论》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

3、为阴;言人身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故背为阳,阴中之阳心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从而确定了人身阴阳划分的原则,类似这样的论述在《内经》中随处可见,不复赘言。2“取类比象”思维方式的古代临床运用由于“取类比象”这一思维方式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后世医家有可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研究和解释他们在临床上所遇到的各种现象,从而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出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导致了中医发展史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进一步丰富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实践,推动了中医学的蓬勃发展。如朱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论”与张景岳的“阳常不足,阴本无余论”的相反观点的提出是很典型的

4、例子。朱丹溪认为:“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何以言之?天地为万物父母,天,大也,为阳,而运于地之外;地,居天之中,为阴,天之大气举也。日,实也,亦属阳,而运于月之外。月,缺也,属阴,禀阳之光以为明者也。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缺,故人之生地,男子十六岁而精通,女子十四岁而经行,是有形之后,犹有待于乳哺水谷以养,阴气始成,而可与阳气为配,以能成人,而为人之父母,……可见阴气之难于成”。同时,依据《内经》论:“年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矣”。又“男子六十四岁而精绝,女子四十九岁而精断,夫以阴气之成,止供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而先亏矣”。从而得出“阳常有余,阴

5、常不足”的结论。因而他把滋阴降火作为重要的治疗方法,并把养阴抑阳作为贯穿于人生从少壮到衰老的全过程的主要摄生原则。但是,张景岳在《大宝论》中通过“形气之辨”、“寒热之辨”、“水火之辨”来批驳朱丹溪的观点,认为:“形气者,阳化气,阴成形。是形本属阴,而凡通体之温者,阳气也;一生之活者,阳气也;五官之神明不测者,阳气也。及其既死,则身冷如冰,灵觉尽灭,此以阳脱在前,而阴留在后,是形气阴阳之辨也,非阴多于阳乎!二日寒热者,热为阳,寒为阴。春夏之暖为阳,秋冬之冷为阴,当长夏之暑,万国如炉,其时也,凡草木昆虫,咸苦煎灸,然愈热则愈繁,不热则不盛,及似一夕风霜,即僵枯遍野,是热能生物,而过热者惟病;寒无

6、生意,而过寒则伐尽……。三日水火者,水为阴,火为阳,造化之权,全在水火”。凡水所以产生,所以生物,所以化气,均有赖于阳气的作用,故说“生化之权,全在阳气”。然而,在生命过程中,“难得而易失者惟此阳气,即失而难复者亦惟此阳气”。所以,得出了“阳非有余”的结论。“得阳则生,失阳则死,”阳气之于人既是如此可贵,故张氏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3“取类比象”思维方式的近代临床运用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更是淋漓尽致地运用了这种思维方式,在遵循传统中医理论处方用药的同时,大胆吸收了当时仅有的西方医学知识,融进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治疗实践中,显得非常灵活,颇具特色。如治一

7、妇人,身热劳嗽,脉数几至八至。先用六味地黄丸加减作汤服不效,继用左归饮加减亦不效,后改用生黄英六钱、知母八钱,数剂见轻,又加丹参、当归各三钱,服十剂痊愈。故认为“人禀天地之气以生,人身之气化即天地之气化,天地将雨之时,必阳气温暖上升而后阴云会合,大雨随之。黄茂温升补气,乃将雨时上升之阳气也,知母寒润滋阴,乃将雨时四谷之阴云也。二药并用大具阳升阴应云行雨施之妙。膏泽优渥烦热自退,此不治之治也”。又如立一味铁氧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