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西方原子论文化及其影响

略论西方原子论文化及其影响

ID:47911798

大小:88.76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0-24

略论西方原子论文化及其影响_第1页
略论西方原子论文化及其影响_第2页
资源描述:

《略论西方原子论文化及其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他山之石GROUPECONOMY文/刘笔利一、古希廉中期的康子论学说古希腊是西方哲学和文化的摇篮。黒格尔说:“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希腊哲学培育了后世哲学各种观点的“胚胎”和“萌芽”。原子论便是其一。古希腊原子论的本原思想是哲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本原论,古希腊自然哲学家都以某种具体的自然物质作为本原,原子论是其最高成果。在古希腊,泰勒士最先提出了把“水”设定为万物的本原,泰勒士以后的哲学家沿着泰勒士所开辟的这条哲学之路继续对本原进行了孜孜的探寻,他们总是想用另一种物质即比前者的抽象程度更高的感性

2、实体来代替本原,本质,但他们最终没有达到哲学思维的最高程度。到了公元前五世纪的时候,原子论思想的先驱者恩培多克勒(约前495-435)继承了古代伊奥尼亚唯物主义的传统,继续研究万物的本原,他突破前人之处就在于,他在探讨本原问题的方式上出现了重大改变,即由原来的把某一自然物质设为万物的本原而改变为从事物的内部寻找万物的本原,即用物质的元素来解释宇宙万物,并且主张这种元素是“多”而不是"一”,由此他提出了“四根说”,认为火、气、水、土这四种元素构成世界万物。同时,他认为元素本身是不动的,是“爱”和“憎”这两种抽象的力量导致事物的发生和变化。“爱”使几种元素结合起来,形成

3、万物「憎”则使各种元素分离开来,使万物分解。在认识论上,他提出了“茨射说”,认为人的妻团经济研究2005.1(©^171期)们的感官的孔道相结合而产生的。阿那克萨哥拉(公元前500-428年)也是从事物的内部寻找万物的本原,他认为毎一种事物都是复合体,这些复合体又是由许多各种性质不同的物质微粒构成的,即种子说。种子的数目是无限多,体积是无限少,具有各种形式、颜色和气味,是万物的始基。他认为各种具体事物的种子数目可增可减,但存在于万物的全体是不增不减,始终如一,没有产生,也不会消灭。事物只有混合和分离,而事物的混合和分离又是来自于一种可称之为“奴斯”(或“心灵”)的

4、东西。种子在奴斯的推动下发生涡旋运动(旋转),结合或分离而产生出世界万事万物。在认识论上,阿那克阱哥拉与恩培多克勒相似,主张认识起源于感觉,但认为感觉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感觉不能认识到事物是由“种子”所构成,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只有理性才能认识到“种子”O“四抿说”和“种子说”都把世界的本原看成是物质的,并归结为物质微粒,天才地触及到了物体的内部结构,为原子论哲学的产生,特别是原子本原说奠定了直接的理论基础,成为原子论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370年)是早期白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先前的自然哲学家关于本原的思想,创立了原子论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5、,提出了“原7•”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的实体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赞扬德谟克利特是“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世界的本原,他说的原子是指一个不能再分的最小的物质微粒。我们知道•阿那克萨哥拉的“种子”为“相同体”,即无论如何分它,无论它被分成多么小,它仍是具有“同样成份"的共同体,而只是成分中的比例、搭配不同而已。原子论者就对这个相同体更进一步追问下去,即相同体既然仍有-样的成份,为何不能因旋转而使各成份“分化”出来而形成万事万物呢?原子论认为这些进一步“分化”出来的成份就是原子,它们是各不相同的部分,每一个小部分本身再没有部

6、分,即具有不可再分性。那么这个原子如何能动起来,必有一个外部的原因,即由另一个自身同一,不可再分的原子来推动它,于是,自身不能变化的原子,要动起来,必定要一个空间作为先决条件,因此虚空为原子的运动提供了场所。原子论者因此也必定承认有-个无原子的空间存在,即“虚空”。古代希腊早期的哲学家并不承认有一个空无一物的“虚空”存在,埃利亚学派和米利都学派在许多哲学问题上相对立,但在不承认有“虚空”上却是一致的。埃利亚学派认为虚空是“无”,是不可思议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到“虚空”一词,只是指“空气”。恩培多克勒虽然说明物体内部有元素结构的“孔道”,但否认自然中有虚空。阿那克萨哥

7、拉的“种子”,则为“密集型”的物质,虽可继续“分化”,但却也无“空间”。德谟克利特说虚空是“非存在”,但并不是“无”,只是指稀空,不充实,但也是一种现实的客观存在,并且是构成世界的一种基本要素。万方数据这样,充实的、没有空隙的单个原GROUPECONOMY他山之石子虽自身不会分化、运动,但原子的周围尚有“空间”,原子之间有“空间”。原子通过在“空间”即“虚空"中的运动而滋生出万物,由本质转化为现象。如果没有提出“虚空”的概念,或者徳谟克利特就要像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哥拉那样找出一个“爱”与“憎"或“奴斯”类似精神性的东西作为这些原子相互冲击、碰掩、联结的动力,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