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沐春传》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沐春传》原文及翻译

ID:47904421

大小:1.02 MB

页数:2页

时间:2019-10-22

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沐春传》原文及翻译_第1页
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沐春传》原文及翻译_第2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沐春传》原文及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明史沐春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    沐春,字景春,材武有父风。年十七,从英征而番,义从征云南,从平江西寇,皆先登。积功授后军都督府金事。群臣请试职,帝曰:“儿,我家人,勿试也。”遂予实授。尝命录烈山囚,又命鞫叛党于蔚州,所开释各数百人。英卒,命嗣爵,镇云南。洪武二十六年,维摩十一寨乱,遣瞿能讨平之。明年,平越巂蛮,立澜沧卫。其冬,阿资复叛,与何福讨之。春曰:“此贼积年逋诛者,以与诸土酋姻娅,辗转亡匿。今悉发诸酋从军,縻系之,而多设营堡,制其出入,授首必矣。”遂趋越州,分道逼其城,伏精兵道左,以羸卒诱贼,纵击大败之。阿资亡谷中,春阴结旁近土官,

2、诇知所在,树垒断其粮道。贼困甚。已,出不意捣其巢,遂擒阿资,并诛其党二百四十人。越州遂平。广南酋侬贞佑纠党蛮拒官军,破擒之,俘斩千计。宁远酋刀拜烂依交趾不顺命,遣何福讨降之。     三十年,麓川宣慰使思伦发为其属刀干孟所逐。来奔。春挟与俱朝,受上方略,遂拜春为征虏前将军,帅何福、徐凯讨之。先以兵送思伦发于金齿,檄幹孟来迎。不应。乃选卒五千令福与瞿能将逾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之斩其酋刀名孟回军击景罕寨贼乘高坚守官军粮且尽福告急。春帅五百骑救之。夜渡怒江,旦抵寨,下令骑骋,扬尘蔽天,贼大惊溃。乘胜击崆峒寨,亦溃。前后降者七万人。将士欲屠之,春不可。 幹

3、孟乞降,帝不许,命春总滇、黔、蜀兵攻之。未发而春卒,年三十六。谥惠襄。 春在镇七年,大修屯政,开田三十余万亩,凿铁池河,灌宜良涸田数万亩,民复业者五千余户,为立祠祀之。 (节选自《明史•沐春传》) 译文:    沐春,字景春、文韬武略有他父亲的风范。十七岁,跟从沐英征讨西番,又跟从征讨云南,跟从征讨平定江西贼,都作先锋。累积功劳授任后军都督府佥事。群臣请皇上先试用,皇上说:“这孩子,是我家人,不需要试用。”于是就授任实职。皇上曾命他审查烈山囚犯,又命他到蔚州审讯叛党,所释放的各有数百人。沐英去世,皇上命沐春继承爵位,镇守云南。洪武二十六年,维摩十一

4、寨叛乱,朝廷派翟能讨伐平定它。第二年,平定越蒿蛮,设立澜沧卫。这年冬,阿资又叛乱,沐春与何福讨伐阿资。沐春说:“此贼多年逃避诛罚,凭与各土族酋长有姻亲关系,辗转逃亡藏匿。现在征发各酋长都从军,牵制他们,并多设立营堡,控制他们的出入,投降是必定的。”于是急趋越州,分道迫近城池,在路旁埋伏精兵,用赢弱士卒引诱贼兵,然后挥军攻击,大败贼兵。阿资逃进山谷中,沐春暗中结交附近的土官,刺探到他所在的位置,建立营垒断绝他运粮的道路。贼兵困窘得很。不久,出其不意直捣其老巢,于是擒获阿资,并诛杀同伙二百四十人。越州于是平定。广南酋长侬贞佑纠集同伙蛮族抗拒官军,沐春击

5、破并擒获他,俘获斩首数以千计。宁远酋长刀拜烂依仗交阯不顺从命令,派阿福征讨降服了他。     2洪武三十年,麓川宣慰使思伦发被其下属刀幹盂驱逐,来投奔沐春。沐春带他一起上朝,受领皇上方略大计,于是拜授沐春为征虏前将军,率何福、徐凯征讨刀幹孟。先用兵送思伦发到金齿,命令刀幹孟来迎接。刀幹孟没有理会。沐春就选兵卒五千,命何福与瞿能率领,翻越高良公山,直捣南甸,大破贼兵,斩杀其头领刀名孟。沐森回军攻击景罕寨。贼兵凭借高处坚守,官军粮草将尽,何福告急。沐春率五百骑兵救援何福,夜渡怒江,晨抵塞前,下令骑兵驰骋,扬尘蔽天。贼兵大惊溃逃。沐春乘胜攻击崆峒寨,贼兵

6、也溃逃。先后投降七万人。将士要亲他们,沐春不同意。刀幹孟乞求投降,皇帝不许可,命沐春总领滇、黔、蜀兵攻打他。没等到发兵沐春就去世了,时年三十六岁。谥号惠襄。 沐春在镇守地七年,大兴屯田事业,开辟田地三十多万亩,挖掘铁池河,灌溉宜良干涸农田几万亩,人民恢复生产的有五千多户,这些人为他设立祠庙祭祀他。 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