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十八短文二篇第2课时教案设计长春版20190907296

八年级语文下册十八短文二篇第2课时教案设计长春版20190907296

ID:47904030

大小:1.02 MB

页数:2页

时间:2019-10-22

八年级语文下册十八短文二篇第2课时教案设计长春版20190907296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十八短文二篇第2课时教案设计长春版20190907296_第2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十八短文二篇第2课时教案设计长春版2019090729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短文二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苏洵的《名二子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长子苏轼的文章《记承天寺夜游》,大家还记得他父亲的担忧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教师穿插介绍写作背景。)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他被贬黄州时所写的一篇散文《记承天寺夜游》。二、复习有关“记”的文体的特点。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反复朗读。2.正音。遂(su€?  寝(q n)  藻(z o)  荇(x€靚g)四、理解课文。1.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是团练副使,却“本州安置,不签书公事”。这篇文章一开头就记“夜游”之时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表明他在黄州贬所已经快四年

2、了。文中哪句话交代了他“夜游”的兴致缘由?“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请同学们注意“欣然”的意思是高兴的样子。“入”字用拟人修辞,月光似乎懂得作者的寂寞无聊,悄悄地走进门来和他做伴,作者把无情感的月光人格化,写得生动有趣,也衬托出作者喜悦的心情。2.作者为什么要把夜游的地点选在承天寺呢?(请选用原文回答。)他又为什么唯独找了张怀民做伴?“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因为当时张怀民也被贬黄州,二人的心境相同。“怀民亦未寝”,则显示出二人的心境相似,遭遇相同。“相与步于中庭”,可见两人关系甚笃。3.作者仅仅用了18个字来描写月下美景,他通过简洁的文字,采用比喻修辞给我们创设了一幅怎样的月

3、夜图呢?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用“藻荇交横”来比喻月光下摇曳的竹柏的影子,给人以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带给人凄清空灵之感。4.作者借助月色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他对月色的描写带给我们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清丽淡雅的境界,表达了作者被贬谪之后,多年来为世俗所累的疲惫心情暂时得以解脱,闲适、超凡脱俗之情溢于心胸。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作者贬官后,心情抑郁,但仍有进取心。在自然美景中排解苦闷,找寻精神寄托。惋惜无人赏月,揭示世人都为名利奔波,为世俗所累的社会现实,表现作者超凡脱俗、鄙视世俗、淡泊宁静的旷达情怀。6.作者在文章的结尾以“闲人

4、”自谓,读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应怎样理解?“闲人”指清闲的人。是作者对贬谪后担任闲职的自嘲。对于一个胸怀大志却遭此打击的“闲人”来说,其抑郁和忧愤是不言而喻的。但作者并未因此而委靡,而是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挫折,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闲情”,而也只有在这样的心境之中,看到的月景才能那样迷人。五、背诵课文。六、小结。2作者以自己面对挫折时的乐观豁达情怀道出了这一人生的真谛。我们在随着苏轼欣赏月下美景的同时,更不要忘记体会他的那份洒脱,磨难中也有独享的美景。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