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900891
大小:2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0-22
《模板支架事故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5左右,因而扫地杆已经吸收了大量的钢管安装的偏心矩。另一方而扫地杆使立杆从较接或自由状态变成刚•陛或半刚性状态,这对减小计算长度极为有利,对降低立杆应力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次Z,扫地杆亦有协助平衡地基应力的不均匀的作用。《规范》中为了充分控制立杆自山端的长度,将其尺寸之2倍并入杆件计算长度,也町以说是用心良苦,另一方面也足以表明规范编制者对天地两杆的极大重视。但江正荣同志在(简明手册》和(建筑施工计算手册》中提供的计算范例示图中不仅没有扫地杆,对天杆设计亦未立入规范计算程序。这种疏漏对大型模板支架的安全必然
2、帯来险情。2.2关于纵横垂直剪刀撑《规范》中明确表示模板支架纵横每隔4个柱距设一道剪刀椁。人们总认为剪刀椁是构造措施,属于非持力构件,其实支架中立杆对任何方向的水平力都是无力來抵抗的,必须仰仗剪刀撑。水平方向力主要为风力、支架搭设误差引起的水平分力和施工中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水平冲击力等。从构造上讲,凡设立剪刀撑的支架垂直平面内形成儿何不变体系以控制支架整体稳定,并通过水平杆的作川来对没有剪刀撑的立杆水平位移有间接的约束作川。纵横方向乖直剪刀撑与水平剪刀撑纽合时可牢牢控制水平剪刀撐在横向变位的可能性,因而垂直剪
3、刀掠对立杆计算长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简明手册)示范图中虽已考虑到纵横双向剪刀撑,可惜的是没有更详尽的量化,这就好像医师开处方仅列药名而不提供剂量一样。2.3关于水平剪刀撑(规范》中明确指出:高于4m的模板支架从顶层开始向下每隔2步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两端与小间每隔4排立杆)。如前所述,垂直剪刀撑对立杆的约束是间接有限的,一旦有水平支撑的介入就先保障在所设水平剪刀撑平而内是可靠的儿何不变体系(当然也要靠垂直剪刀撑的支持),立杆在2倍步高的上下端fi由度将受到严格的控制;相对于不设水平剪刀撑的平而横杆对立杆
4、自由度的控制虽然也有,但较前者差。所以说水平剪刀撐对立杆计算长度的保障也是十分重耍的,特别是当模板高度较高、负荷鮫大时尤为突出。可是江止荣同志所著《手册》的模板支架计算例题中(参见原著469页)没有能提及到水平剪刀撑-•词或者说规范的规定,令人匪夷所思。再说该《手册》例题是一个高度不人负荷较小的模板工程,即使按不规范的设计方法也不会出问题(该题计算结果钢管应力为50Pa,与钢材允许设计强度205Pa相差其远),这就好像你放大了靶心就很难说明你中靶精度一样。因而(手册》中的算例也就失去了代表性。3关于其它问题的
5、讨论3.1关于风荷载的计算通常人们对风荷载考虑的注意力集中在对单杆的压弯应力校核而忽视了整体应力计算。如何对整体模板支架的风荷进行应力校核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现行相关规范中未能给予指示。笔者认为水平风荷的作用只有由剪刀撑来承受,对于没有斜撑的支柱在理论上是不应承受风荷的(将所有节点视作为较)。换一个角度来观察,对于没有斜撐的支柱水平刚度极小,所以在承受水平力时所分配的荷载必将很少。我们再进一步讨论可以发现,由于水平力的作川将会重组立杆应力,立杆垂直应力有增加和减小的趙势,同理,立杆应力的变化也主耍集中在有剪刀
6、撑的格构柱上,为此,模板支架在校核风荷载应力时,在设计剪刀撑时要注意计算。3.2关于冲击荷载与万向扌
7、
8、件建筑结构的设计向以静力学为主导,这是宏观理论的缺陷,因而工程师对冲击能的破坏作用估计不足,特别是对较小的结构体积而言,在受到冲击后如明切比能骤然上升(第四强度理论一形状改变比能),从而导致应力增加,工程实践中已有不少血的教训。现行规范中规定钢管搭接要用2个旋转扣件(万向扣件)英搭接部位限于顶层顶步(规范635...和6352)。假如我们仅使用2个旋转扣件时因其旋钮不可能同步受剪,有各个击破的风险,为此笔者
9、认为应改成4个为宜,从模板坍塌的现场来观察,旋转钮破坏的居多数。另一方而把搭接部位放在顶步对模板支架也不相宜(只是从静力学上看是合理的),因为顶步将直接受到模板施工荷载的直接冲击力,如杲在下部将大大缓冲了冲击荷载。规范规定的原意可能是针对脚手架而言,但该规定被模板支架弓}用就不妥。3.3关于模板支架的工程语言表达很难设想一幢建筑物仅用一个立而图就能说清一个三度空间的实体构造,为此我们应充分运用视图來表现空间结构和锁定支架的结构构造,一般不应少于3个视图(即不同的立面和横剖面)来表示,对于这一点许多书籍乃至规范
10、做得十分不足,今后在模板支架视图方法方面也应规范化并严格加以控制。3.4关于地基问题澳门机场架空跑道曾因雨水浸湿地基使模板支架坍塌而延谋工期,所以在高重的模板支架的搭设时应尤加小心,必要时必须用混凝土整体覆盖,以防基础被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