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施工工法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施工工法

ID:47893807

大小:6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10-19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施工工法_第1页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施工工法_第2页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施工工法_第3页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施工工法_第4页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施工工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施工工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施工工法4.前言建筑工程质量,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党和政府形象以及社会稳定大局的大事,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因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严,选料不当,操作不细等原因会产生一些质量缺陷,影响到工程质量,为彻底根治工程质量通病,整治并提出用工艺和工法消除各类通病,为此,特根据多年来施工实践编制消除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产生的裂缝质量通病的工法。5.工法特点2.1详细分析了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质量通病的现象及形成原因。2.2针对具体质量通病制定具体的防治对策。2.3突出了施工工艺的改进与强化操作要求。2.4对这类质量通病运用科技手段进行了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6.使用

2、范围适用于所有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的住宅工程,公建工程。4•工艺原理7.1工艺原理4.1技术原理:运用分析的方法,充分梳理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各类质量通病产生的原理与危害,并逐项应用技术与管理多重措施予以控制与防治,制定多项对策并付诸落实,最终消除各类质量通病,确保工程质量。4.2质量通病表现形式4.2.1现浇板易产生贯通性裂缝3..2.2现浇板板面易产生表面裂缝2.3现浇板外角部易产生斜裂缝4.2.4现浇板沿预埋线管易产生裂缝7.3裂缝的分类4.3.1按裂缝的成因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结构性裂缝。由各种外荷载引起的裂缝,也称荷载裂缝。它包括由外荷载的直接应力引起的裂缝和在

3、外荷载作用下结构次应力引起的裂缝。2)非结构性裂缝。由各种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它包括温差、干缩湿胀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裂缝。这类裂缝是在结构的变形受到限制时引起的内应力造成的。从国内外的研究资料以及大量的工程实践看,非结构性裂缝在工程中占了绝大多数,约为80%,其中以收缩裂缝为主导。4.3.2按裂缝产生的时间分为:(1)旋工期间出现的裂缝。包括塑性裂缝、沉降收缩裂缝、干燥收缩裂缝、自身收缩裂缝、温度裂缝、施工操作不当出现的裂缝、早期冻胀作用引起的裂缝以及一些不规则裂缝。(2)使用期间出现的裂缝。包括钢筋锈蚀膨胀产生的裂缝、盐碱类介质及酸性侵蚀气液引起的裂缝、冻融循环造成

4、的裂缝、碱骨料反应引起的裂缝以及循环动荷载作用下损伤累积引起的裂缝等。4.3.3按裂缝的形状划分裂缝按形状可分为:(1)纵向裂缝,平行于构件地面,顺筋分布,主要由钢筋锈蚀作用引起。横向裂缝,垂直于构件底面,主要由荷载作用、温差作用引起。剪切裂缝,由于竖向荷载或震动位移引起。斜向裂缝、八字形或倒八字形裂缝,常见于墙体混凝土梁,主要因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以及温差作用引起。X形裂缝,常见于框架梁、柱的端头以及墙面上,由于瞬间的撞击作用或者地震荷载作用引起。各种不规则裂缝,如反复冻融或火灾等引起的裂缝。此外,还有因混凝土拌和或运输时间过长引起的网状裂缝,现浇楼板四角出现的放射状裂缝或板

5、面出现的十字形裂缝等等。4.4产生原因4.4.1建筑设计平面不规则,形成多角突变。4.4.2现浇板刚度不足,配筋间距过大。4.4.3外角部放射筋配置数量不足。4.4.4内置预埋管线过粗且交叉重叠。4.4.5混凝土流动性过大,收缩性大表面处理差。4.6模板支撑体系不太牢固,出现下拱变形。工艺流程与操作要点5.1收集统计相关资料数据一分析原因一图纸会审一控制进场材料f明确施工操作工艺f砌筑样板墙f形成标准工艺f监理旁视监督f砌筑f质量检查评审f养护f成品保护4.2操作要点1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

6、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在未设梁的板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5.2.2应加大现浇板的刚度。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设计厚度不应小于100mm,厨房、厕浴、阳台板不得小于80mm,当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o对于过长的单向板,设计时应进行抗裂验算,合理确定加密分布筋的配置。4.2.3现浇板配筋设计宜采用热扎带肋钢筋细且密的配筋方案。1)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现浇板及跨度大于4.2m的板应配制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2)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钢筋,钢筋的数量、规格不应小于7©10

7、,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2mo3)在现浇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消弱处等易引导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验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且不小于<b6@200o4)管线应尽量布置在梁内,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线管在敷设时交叉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