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5.2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习题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国家环保总局环监局与美国环保协会联合提出:大气污染罚款上限可设定12万元/日;水污染不低于2600元/日。据此完成第1~2题。1.这两条规定依据的环境管理政策是( )A.以防为主,防治结合B.谁污染,谁治理C.强化环境管理D.环境保护2.对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企业罚款,是因为这些企业利用了 资源( ) A.水B.大气C.环境容量D.土壤解析:第1题,对污染企业罚款依据的是“征收排污费制度”,贯彻的是“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政策。第2题,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的空间,还提供资源和消纳废弃物的场所,环境容量也是一种资源。答案:1.B 2.C《中华
2、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三十次会议于2002年10月28日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据此完成第3~4题。3.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包括( )①重大工程建设 ②区域开发 ③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 ④防止不利于环境事件的发生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建立,体现了环境管理中的 政策( ) A.预防为主B.三同步C.强化环境管理D.三统一解析:第3题,防止不利于环境事件的发生属于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目的,不是其评价的范围。第4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可能对环境造成
3、影响的人类活动事先作出预测和评估,论证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政策。答案:3.D 4.A2013年7月6日,广西贺州市发生水体镉、铊等重金属污染事件。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表示:“将组织对所有可能影响饮用水安全的化工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整治,实行最严厉的措施,确保饮用水源安全。”据此完成第5~6题。5.在对污染企业惩罚的措施中,“罚款”依据的环境管理制度是( )A.征收排污费制度B.污染限期治理制度C.“三同时”制度D.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6.事件发生后,贺州市政府贯彻的环境管理政策是( )①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②谁污染,谁治理 ③强化环境管理 ④考核决策者的政绩A.①②B
4、.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5题,“罚款”是对污染企业浪费环境资源的一种惩罚措施,依据的是征收排污费制度。第6题,“排查”是“防”,“实行最严厉的措施”贯彻的是“强化环境管理”政策。答案:5.A 6.C排污交易权的主要思想是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这种权利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表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那样被买入和卖出,以此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7~9题。7.“排污交易”依据的是 制度( ) A.征收排污费B.污染源限期治理C.三同时D.环境影响评价8.“排污交易”对 类企业有利( ) A.造纸B.钢铁C.有色冶金D.微电子9.“排污交易
5、”是环境管理中的 手段( ) A.法律B.教育C.经济D.行政解析:第7题,“排污交易”交易的排污权,增加了污染企业的生产成本,类似于征收污染费。第8题,微电子属于污染较少或没有污染的企业。第9题,“排污交易”是通过排污权的“买入和卖出”实现的,属于经济手段。答案:7.A 8.D 9.C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对指定区域的重点环境问题采取的强制性措施。据此完成第10~11题。10.污染限期治理制度的治理要求是限定( )①治理时间 ②治理内容 ③治理效果 ④治理措施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1.污染限期治理制度的治理类型有( )①区域或流域的限期治理 ②行业的限期治理
6、③点源的限期治理 ④目标的限期治理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解析:本组题考查了我国“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管理政策。解题关键是要了解污染限期治理制度的治理要求、治理类型。污染限期治理制度的治理要求是限定治理时间、治理内容和治理效果,治理类型包括区域或流域的限期治理、行业的限期治理、点源的限期治理三类。答案:10.D 11.D2013年2月2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人民政府决定对平罗县凯迪化工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下达2013年污染源限期治理任务。各限期治理企业必须按时完成治理任务,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企业,县人民政府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其实施停产治理,直至关闭。据此完成第12~1
7、3题。12.“限期治理”依据的是( )A.“三同时”制度B.排污收费制度C.污染限期治理制度D.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13.宁夏对企业“限期治理”属于 的限期治理( ) ①区域 ②流域 ③行业 ④点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限期治理依据的是污染限期治理制度。对企业排污限期治理既属于行业限期治理,又属于点源的限期治理。答案:12.C 13.B读下面一则通知,完成第14~15题。各县(市)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