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吉林优秀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临床研究1.5益生菌与中药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观察赵向洋(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更院洛川分院儿科,陕西洛川727400)[摘要]口的:探讨益主菌与小药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对比情况。方法:小儿迁延性腹泻40例平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经典益生菌产品■培菲康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中约汤剂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RP比较旁异无统计学意义(C0.05),治疗后CRP含最都冇明显提咼(PvO.05),但是治疗组的提咼幅度明显咼于对照组(PvO.05)。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白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治疗示,外周血白细胞含量都有明显提高(PV0.05),但是治疗纽的
2、捉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纽(PV0.05)。结论:益牛菌对人体细菌维持与免疫功能有积极的作用,可维持机体肠道内菌群平衡,调节肠道黏膜免疫,对特界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均有调节作用,能显著提高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益生菌;中药;小儿;迁延性腹泻小儿迁延性腹泻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具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索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山。益生菌可直接补充人体止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的致病菌,减少肠源性毒索•的产住,促进机体对营养物的消化,合成机体所需的维牛素,激发机体免疫力,适应于因肠道菌群
3、失调、微生态紊乱引起的各种急慢性腹泻病⑵。而屮药在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屮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共识⑶。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益牛菌与屮药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对比情况,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儿科收治的小儿迁延性腹泻40例,均有相关症状,同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采丿IJ随机表法将患儿随机平分为两纽。治疗纽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11.5+5.5)月,伴发热11例、呕吐112例;对照组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11.8+6.5)月,伴发热12例、呕吐10例。两组性别、年龄、伴发症等一般资料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具有可比性(C0.05)。1.2方法:治疗组给予经典益生菌产品-培菲廉胶囊(210mg/粒,含活菌数分别不低于LOxlOOOOOOOCFU,上海信谊药厂生产)2粒/次,3次/d,疗程1刀。对照组给予中药汤剂治疗:1剂/d,水煎20ml,分上下午两次服用,组方:柴胡10g,枳壳10g,炒白芍10g,香附109,姜半夏10g,陈皮10g,党参10g,云苓10g,白术lg,炙甘草6g,疗程同治疗组。1.3观察指标: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变化。1.4统计学分析:所冇数据均使用SPSS18.0软件统计,检验水准3=0.05。两组Z间进行独立样本『检
5、验,分类资料采用力$检验。2结果2.1CRP:两组患者治疗前CRP比较差界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RP含量都有明显提高(PvO.05),但是治疗组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vO.05)。具体情况见表1。表1两组CRP治疗前后的比较(兀土$)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201.75+0.853.63+0.71治疗组201.72+0.825.68+0.52P值>0.05<0.052.2外周血白细胞: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口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外周血口细胞含量都有明显提高(PvO.05),但是治疗组的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対照组(PvO.0
6、5)。具体情况见农2。表2两组外周血片细胞治疗前后的比较(;±$)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204.48+0.427.59+2.11治疗组204.42+0.425.16+2」1P值>0.05<0.053讨论我们知道,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在维持机体止常免疫功能,阻止有害物质的入侵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耍的作用⑷。益生菌系指能促进肠道内菌群平衡、对宿主起到冇益作用的活的微生态制剂。从机制上分析,小儿腹泻主要由内外因导致的,外源性感染最主要病原体是轮状病毒性,内源性感染主要是某些不利因素影响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进而引起肠道菌群移位,诱发或导致内源性感染。小儿迁延性
7、腹泻属屮医“病证”、胃痛"等范畴,肝失调畅,气机紊乱,犯脾克胃、胃失和降是腹泻发牛发展的病机关键。故本病病位涉及肝脾胃,初期常以肝郁气滞为主,进一步发展则以肝郁胃热或肝郁湿阻为多,久病则出现肝郁脾虚、肝郁阴虚等证⑸。益生菌是指足量摄取,产生对人体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物。多项研究表明它能促进、激活肠道黏膜免疫的发育和成熟,在治疗和预防小儿腹泻发挥重耍作用。很多研究显示益生菌可以改变宿主肠道菌群结构,使失衡的肠道菌群恢复正常、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多项研究证明,补充益生菌可以促进小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定植和优势化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