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821651
大小:5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6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讲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练习 中图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讲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选择题(2017·广州模拟)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下图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 )A.东部沿海地带 B.中部内陆地带C.西北内陆地区D.西南青藏地区2.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防护林建设B.气候变化C.经济发展水平D.环境污染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总体上向东移动,表明东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优化。第2题,结合我国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可判断答案。答案:1.A 2.C(2017·江苏四市调研)
2、作为世界上首个将减排写入法律的国家,英国一直走在推进能源转型行动的前列。读英国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变化图,完成3~4题。3.下列有关英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改善大气质量 ②缓解气候变暖趋势 ③减少臭氧层破坏 ④增加就业机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英国山地所占比重大,但水电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一直很低,其自然原因主要是( )A.降水量少,河流流量小B.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C.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D.河网密度小,大河很少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英国煤炭的消费量减少,而天然气、水电、核电的比重上升,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量减少,从
3、而有利于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第4题,受国土轮廓形状的影响,英国缺少大的河流,河网密度小,因而水电比重小。答案:3.A 4.D碳足迹是指人类日常活动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排放量既包括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又包括生产或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中隐含的间接碳排放。下图示意某年中国各省区碳足迹总量。据此完成5~6题。5.我国碳足迹总量较大的省区主要分布在(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沿海地区D.西部地区6.下列影响各省区碳足迹总量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B.产业结构C.气候因素D.人口密度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北方地区碳足迹
4、普遍比南方地区大。第6题,北方地区煤炭储量大,重工业比重大,煤炭用量大;且冬季取暖耗能高。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输出基地,区域内煤炭资源丰富,且中部地区的经济冶金工业比重大,能源消费以煤炭燃料为主。答案:5.A 6.B(2017·浙江联考)读全球海洋pH变化图,完成7~8题。7.根据资料推测,全球海洋pH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B.火山喷发的CO2溶于海水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D.人类排放的CO2溶于海水8.如果全球海洋酸化持续加重,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珊瑚礁的保护形势将更严峻B.海堤保护能力将减弱C.全球酸雨危害将减轻D
5、.海水物理侵蚀将增强解析:第7题,海洋pH的变化主要与海洋中CO2的浓度有关,而海洋中的CO2主要来源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放。第8题,海水酸化,海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增强,影响珊瑚礁的保护。答案:7.D 8.A(2017·石家庄一模)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如灰尘、粉尘、盐粒等)或气溶胶粒子(如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能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下图示意黄淮地区1971~2001年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据此完成9~10题。9.黄淮地区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
6、的关系是( )A.20世纪80年代之前,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B.20世纪80年代之后,相对湿度越大,霾日数越少C.20世纪80年代之前,霾日数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D.20世纪80年代之后,霾日数与风力相关性增强10.推测黄淮地区1971~2001年间( )A.冬季风势力减弱B.降水量显著增大C.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改变D.森林湖泊面积大量增加解析:第9题,图中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冬季霾日数与风力呈明显负相关,故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A项正确。注意正相关说明变化一致,负相关说明变化不一致,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大。第10题,从图中只能看出不同时期,霾日数与
7、各要素的相关性,不能看出冬季风势力强弱、降水量变化趋势,更不能看出森林、湖泊面积变化;同时,霾日数与风力、降水、湿度相关性发生较大变化,可能是霾的组成物质发生改变,导致同样的外部条件下,霾日数存在差异。答案:9.A 10.C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题。11.土壤铜含量( )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D.在居民点大于200mg/kg解析:读图可知,土壤铜含量并没有沿河流流向递减,A项错误;从冶炼厂向北递减,B项错误;高值区沿东南、西北方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