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817675
大小:12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1-16
《甘肃什宁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静宁一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级第一学期期中试题(卷)政治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走到天涯海角,一见到牌楼汉字、舞龙耍狮,就会想到中华文化,就有归属感。身在异国他乡,一声乡音的问候,一副耳熟能详的对联,都是一杯杯数千年中华文化的佳酿,令人心醉。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②因人而异、因时而异③潜移默化、无影无踪 ④深远持久、难以抹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自1958年新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以来,一部部反映时代生活的电视剧就像缩微版
2、的中国当代史,从服装到角色,甚至待人接物的方式,都在随着时代改变。这从一个侧面说明()①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 ②社会变化必然推动文化的发展③一定的文化反映一定的社会历史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经济学家冯•丹因认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存在如下图所示相互影响的关系。据此,你认为下列表述中合理的传导顺序为()①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加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③资本涌入,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研发与生产④生产发展壮大,文化领域出现新兴的产业或部门A.①→②→③→④B.①→
3、③→④→②C.④→①→③→②D.③→④→①→②4.每年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伟大抗战精神研究、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有利于坚持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材料说明()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②先进健康的文化是民族繁荣振兴的决定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提高人的素质④爱国主义已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5.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可见,信仰文化()①是国家硬实力不断进步的重要表现②对人的综合素质培养有深
4、远持久的影响③作为文化素养的核心,一经形成,永恒不变④给民族与国家的发展打上了深深的烙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微课”依托新兴媒体,以“短小精悍”的风格,正迅速成为发达地区的学校教学活动;“微店”同样依托微博等新兴媒体,迅速走入公众生活。这说明()①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②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推广为标志的③新兴媒体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④网络文化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优秀文化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7.“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启示我们,在国际文化交流中()①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②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③必须汲取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④要尊重差
5、异,和睦相处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8.李克强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依靠创新支撑。国家重视科技创新的文化生活依据是()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科技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有利于大众传媒手段更新③科技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④科技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的运用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9.有一位本土设计师,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重新设计了我国34个省市的图形字体。如下图所示如果从文化生活角度对这些作品进
6、行评价,你认为以下观点最合理的是()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B.否定传统,独树一帜C.兼收并蓄,求同存异D.面向世界,博采众长10.近年来,中国音乐家叶小钢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为了创作其中描绘西藏独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喜马拉雅之光》,他7次前往西藏等地考察,深入民间采风,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这表明()①文化走出去要创新表现形式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文化创新源自创作者的灵感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迅速走红。它通过讲述我国九大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历史轶事和今生故事,让观众了解它们承
7、载的古老文明和人文精神。央视推出的此类节目()①印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展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④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2.在异国他乡,汉字便是一种寄托,无论你是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很多慰藉、很多寄托。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都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材料说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