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高效整合学案 北师大版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高效整合学案 北师大版

ID:47804627

大小:195.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15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高效整合学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高效整合学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高效整合学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高效整合学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6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高效整合学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6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高效整合知识网络·脉络清晰

2、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认读导引】两大形态: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形态。三大线索: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经济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政策;以官营手工业为核心的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商业发展的演变及与之相关的商业政策。四个重点: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及重农政策;手工业经营形态及成就;古代商业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及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缓慢发展。知识整合·无障通达

3、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方面特点

4、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小农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实行精耕细作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小农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存经济重心经历了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转移过程,中国社会经济的空间格局不断变化工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而存在,但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经济结构明朝中后期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政府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在明清时期还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二、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因素1.制度因素古代中国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

5、有制。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2.政策因素(1)“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这两种政策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3.经济结构因素古

6、代中国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核心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主要特点是封闭性、分散性等,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小农经济的生产主要满足自我消费和交纳赋税。由于沉重的赋税,小农经济无法实现量的积累,也无法实现农业经济的商品化。4.思想观念因素自战国以来,古代中国以“农本”作为立国的经济思想,历代统治者始终对工商业采取压制政策,导致民间资本大量流向土地,而非用来经营工商业。三、中西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比较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不同点产生的背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强化的情况下出现的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是在地中海

7、沿岸的自治城市里产生的分布地区中国仅出现在江南一些地区的城市和少数几个生产部门,没有深入农村西欧出现在许多国家的许多城市,并深入到农村商业资本所起的作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在手工作坊内部产生,商业资本所起作用较小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有两条途径,商业资本起了巨大作用不同点发展环境中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随着新航路开辟、殖民掠夺和重商主义的推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很快结果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瓦解了封建社会,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相

8、同点①都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②都以手工工场的出现为标志③产生的时间大体上都在14—16世纪,中国比西欧稍晚一些(对应学生用书第118页)一、运用生态史观分析古代中国农业的利弊得失[史观应用][理论阐释]生态史观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与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点。古代中国在特定的地理和社会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发达而牢固的农本经济,并促使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对天、地和人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产生了朴素的辩证自然观,构建了优秀的生态文化,提出了许多生态经济思想,

9、成功地创造了一些生态经济模式、生态生产技术。[运用点拨]1.生态史观下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4)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2.生态史观下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刀耕火种”是中国古代人们在茫茫原始山林中利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的一种耕作方式,“刀耕

10、火种”为人类生存、原始农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采用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式的农业生产技术,彰显了人类的进步。3.生态史观下明清“边际土地”的利弊得失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加至11~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