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801032
大小:49.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1-15
《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43论述文阅读基础过关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天天练43论述文阅读基础过关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有关中国古代车起源的传说不少,主要集中在两个人物身上:黄帝与奚仲。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他见飞蓬(多年生草本植物,遇风吹则旋转)转动,灵感顿现,发明了车;又说他因为发明了车,才被称为“轩辕氏”。奚仲是夏代薛部落的首领,司职夏代车正(车辆总管),传说他“桡曲为轮,因直为辕”制造了车。从早期车的复杂结构上来看,车的制造绝非一人、一时之能,因此,某一位人物造车的可能性不大。考古发现最早的实证出现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文化遗址中:曾
2、发现了两条平行的车辙痕迹,痕迹间距约1米,呈东西向延伸。“前有车,后有辙”,可以确定,早在夏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两轮车。最早的实物车出土于殷墟。在殷墟车马坑曾出土多辆殷商时期的车子,皆为一辀、一衡、两轭一舆的双轮车。这些车与殷墟甲骨片中许多“车”字的形制相仿。延至西周时期,车被广泛应用于战争、狩猎、农事等诸多方面。《诗经》有305篇,其中就有57篇记述了车的内容。在先秦时代,车有“小车”“大车”之分:马拉的车叫“小车”,也称“轻车”“驰车”或“戎车”,是贵族出行和作战用车。“小车”地位高,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标志,有“千乘之国”
3、“万乘之国”之说。牛拉的车称“大车”,“大车”地位低,主要是运输之用,“平地任载之具”。战国时期出现了双辕车,较之单辕车,双辕车车体牢固,载重量大。同是战国时期,人们从匈奴人那里学会了骑马,自此骑兵开始出现,战车有所消减。秦汉时期,车的形制进一步完备,车的种类也更为丰富。以秦车为例,当时就有帝王用的金银车、安车、步辇,王侯用的高车、车,民间用的牛车、马车,军队用的轻车、重车,驿传用的传车等。汉末以后,出现了记里鼓车和指南车。“记里鼓车,驾四,形制如司南,其中有木人执槌向鼓,行一里则打一槌。”这是一种利用减速齿轮系统带动车上小木人
4、而报告行车里程的机械车,由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指南车,其始周公所作,以送荒外远使。地域平漫,迷于东西,造立此车,使常知南北。”文献记述,自东汉而后,张衡、马钧、祖冲之等多位科学家都曾制造出指南车,但均没有流传下来。隋唐时期车的主要形制仍沿袭前代。达官出行,流行不施车轮的辇与舆;民众运输,除马车外,牛车增多。宋元时期,在华北、西北等地最为常见的是太平车和独轮车。太平车专供载货之用,有二轮和四轮之分,车行缓慢,由骡、驴、牛拖拽,大的太平车载重量可达数十石。独轮车也称“串车”,前后二人把驾,两侧二人扶拐,前用毛驴拽引,用于搬运货物,
5、明代时称这种独轮车为“双缱独轮车”。清代出现了轿车(马车与轿子结合的产物)与黄包车。近年来,在两河流域、中东、欧洲等地陆续发现了公元前4000年的车子,而中国古代车的起源最早也只追溯到夏代,因此,学术界也便有了有关中国车起源的“本土说”与“西来说”之争。因为关涉到文明的发生,所以争论一直火热地持续着,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中国古代车的演化轨迹做一梳理,毕竟这是中国文化也是中华文明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选自《百科知识》xx年第10期,有删改)1.下列对中国古代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有关中国古代车的起源,文中有四
6、种说法:黄帝发明、奚仲发明、众人发明和西来说。B.从考古发现知道,中国古代车最早是夏代发明的,实证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文化遗址中。C.殷墟出土了最早的中国古代双轮车,样式与殷墟出土的甲骨片中的许多“车”字相仿。D.西周时期,车被广泛运用,先秦时期中国古代车分为大车、小车,而小车地位比较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中国古代车是某一个人发明的可能性不大,其根据是中国早期的车结构十分复杂等。B.《诗经》中有57篇诗记述了中国古代车的结构及在战争、狩猎、农事等方面的应用。C.战国时期,战车有所消减,
7、这是因为人们从匈奴那里学会了骑马,开始用骑兵参与战争。D.太平车有二轮、四轮两种,车行缓慢,专用载货,宋元时期在华北、西北等地很常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里鼓车和指南车在汉朝都出现过,前者是张衡发明的,后者张衡也制造过但没有流传下来。B.隋唐时期车的主要形制与前代相仿,高官出行用没有车轮的辇、舆,民众运输用马车、牛车。C.独轮车也叫“串车”,是用于运输的车辆,运行需要四个人,前后二人、两侧二人,并用驴牵引。D.近年来,国外发现了公元前4000年的车子,所以有学者持“西来说”观点,认为中国古
8、代车的发明晚于西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国学,何学?这是人们津津乐道,却也让专家学者大为困扰的问题。章太炎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张岱年认为:“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