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799991
大小:1.77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1-15
《2019届高考语文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 专题03 咏史怀古诗(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3咏史怀古诗咏史诗即咏史怀古诗,就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通过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诗歌。在诗歌中,往往是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一、咏史诗的基本类型1、就史事论史事作者对历史作冷静的思考,并不置身其中,但在对历史和古人的评
2、价中,往往表现出一定的个人取向和感性认识。这一类型的诗歌,着眼史事,议论引发,将自己的态度诗化地表达出来。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可是对项羽战败自刎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杜牧在诗中写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对项羽自刎表现出无限惋惜。而王安石却道出“江东弟子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也就是说这样的穷兵黩武的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2、借史事说今事这是咏史怀古诗创作的主流。作者以一颗忧天下之心,或表现对当世腐政的不满,或表现对国势衰微的感伤,将史实与现实巧妙联系,采取一种婉曲的方式,借古说今,或抒写对国事的忧虑,或唤醒和警策当
3、朝统治集团。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人在作品中劝喻南宋当政者应该像项羽那样宁死也不要逃到江东,收复国土,恢复中原,这可以说是借古讽今的杰作。如,韦庄的《台城》: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昔对比之中,六朝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自然产生怀古伤今的情结。在鉴赏过程中,要注意从史事描述、意象的选择以及语势的倾向上去判断作者是意在“讽”(讽喻)还是意在“伤”。3、以史事言情志诗人将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寄托于历史人物,借以抒情
4、明志。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诗人就是采取对古人伟业的追溯,最终引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表达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二、鉴赏这类诗歌方法弄清楚了这类诗歌的类型,再注意各种表现手法,比如,比喻、象征、对比、反衬、渲染烘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鉴赏这
5、类诗歌。1、弄清史实咏史怀古诗往往立足于正面写史,通过写史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因此,做好平时对历史知识的积累,这是首要问题。如,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只要熟悉当时的历史,我们就能明白,这里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感受到风景、山河的变化,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接着诗人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
6、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末三句用了两个典故。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表现,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者都是刘景升的儿子一类的猪
7、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真是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令人叫绝!2、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如,元代的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首小令是“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全词开篇写景,中间抒情,寄寓着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兴废、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对兼同对,极有力地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充分表现了作者爱民如子
8、的崇高精神。作者进行在潼关路上,联想起关中灾民流离失所,饿莩遍地的凄惨景状,不由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短短八字,概括出了历代王朝更替的普遍规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