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V)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V)

ID:47765805

大小:80.8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1-12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V)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V)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V)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V)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V)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V)》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V)语文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得答在试题卷上。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每对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谬论∕未雨绸缪空洞∕倥偬卓识∕茁壮荥阳∕荥经B.裨益∕纵横捭阖分外∕氛围供稿∕供奉恓惶∕栖息C.累赘∕累教不改濒临∕傧相着笔∕着慌匡扶∕诓骗D.恪守∕络绎不绝稽核∕犄角起碇∕靛青苍穹∕沧海2﹒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居家装饰的不断升级,居室中最常用的家具,也发生了明

2、显的变化,各种五花八门的新潮家具也相继登堂入室。B.集中公布的一系列主要经济数据表明经济回暖持续,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这从当前中国金融市场波澜不兴的表现中可略见一斑。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期间,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鼓舞。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组是()A.发言人说,两岸救援力量在海地还没有合作或接触,希望两岸在海地救灾方面取长补短、加强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弘扬人道主义精神。B.在金钱和幸福之间存在着一种荒谬的关系,虽然在某一门槛的一边,富裕几乎可

3、以提升幸福,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一个社会的财富分配方式才是决定幸福与否的。C.《新华文摘》在促进思想解放、繁荣学术研究、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厚爱,受到学术界、文艺界和知识界的关注和信赖。D.综合考试是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标准为目的的考试,命题面向全体学生,总体要求是注重基础知识。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可以说,知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①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②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4、古琴艺术的价值不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和弹奏技术,④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⑤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A.④③②⑤①B.③②⑤①④C.③②⑤④①D.③⑤④①②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小题“中华民族”是怎样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105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在梁启超创立“中华民族”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民族”一词也没有使用过。习惯上所说的“华夏”“汉人”“唐人”“炎黄子孙”,乃至外国人将中国称之为“大秦”“震旦”“支那”等,都不是现代

5、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所谓“华夷之辩”“夷夏之防”,集中反映的也是一种相对狭隘的朴素的种族意识。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救亡图存的热潮迫使先进的思想家去重新思考许多问题。梁启超沿着严复“保种”“合群”的思路,渐渐以现代民族主义理论来思考问题。1898年秋他流亡日本之后,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欧洲的民族主义论著,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在民族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见解。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一文中,破天荒地使用了“民族”一词。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在“中国民族”的基础上,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

6、,先对“中华”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其云:“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之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接着,梁启超在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地位时,正式使用“中华民族”一词。不过,梁启超在具体使用“中华民族”一词时却比较混乱,有时指汉族,有时又指中国的所有民族。1905年,梁启超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重点分析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并断然下结论说:“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由此,梁启超真正完成了“中华民族”一词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性创造。由于梁启超崇高的地位和

7、影响,“中华民族”一词一经提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讨论。杨度在1907年发表了《金铁主义说》一文,对中华民族的含义进行了详尽的解说。杨度的高明之处在于超越民族的血统意识,提出中华民族与其说是一个种族融合体,不如看作是一个文化共同体。文化的一体性、凝聚性和不可分割性造就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5.下列对“中华民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的提出避免了“华夏”“汉人”“唐人”称谓的狭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