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4.1氨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课时 氨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1L0.1mol·L-1的氨水中所含溶质的微粒的物质的量为( )A.0.1molNH3分子B.0.1molNH3·H2O分子C.NH3分子和NH3·H2O分子共0.1molD.NH3分子和NH3·H2O分子及N共0.1mol解析:根据氮原子守恒很容易得出:n(NH3)+n(NH3·H2O)+n(N)=0.1mol。答案:D2.检验氨可以用( )A.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B.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C.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D.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解析:氨溶于水,溶液呈碱性。答案:A3.以下有关氨及铵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2、 )A.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混合施用B.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的溶解性和氧化性C.实验室常用固体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制取氨D.氨具有还原性,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性物质如氧气发生反应解析: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如草木灰反应,放出氨从而降低肥效,A项正确;氨的喷泉实验体现了氨极易溶于水的性质,不能体现其有氧化性,B项不正确;氨具有还原性,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能与O2发生反应,氨被氧化为NO,常温下氨还能被氯气氧化,D正确。答案:B4.下列方法适合实验室制取氨的是( )A.N2和H2催化加热制取氨B.加热NH4Cl制取氨C.将浓氨水向碱石灰固体上滴加
3、D.将NH4Cl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解析:A项适合用于工业生产;B项因为NH4Cl分解生成的NH3、HCl遇冷又化合为NH4Cl,不能制取氨;D项由于NH3极易溶于水,不适合制取NH3。答案:C5.制备干燥的氨所需的药品是( )A.NH4Cl稀溶液、NaOH稀溶液、碱石灰B.饱和氨水、NaOH固体、五氧化二磷固体C.NaOH溶液、NH4Cl晶体、浓硫酸D.NH4Cl固体、消石灰、碱石灰解析:A项,不能用NH4Cl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制取NH3;B项,NH3不能用P2O5固体干燥;C项,制NH3不能用NH4Cl晶体与NaOH溶液,也不能用浓硫酸干
4、燥NH3;D项,实验室用NH4Cl固体与消石灰共热的方法制取NH3,并用碱石灰干燥NH3。答案:D6.能用如图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的一组气体是( )A.HCl和CO2B.NH3和COC.O2和CO2D.NO2和NO解析:要利用该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所选气体必须易溶于NaOH溶液或易与NaOH反应,B项中的CO、C项中的O2、D项中的NO都不溶于NaOH溶液,也不与NaOH反应。答案:A7.实验室可以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干燥、贮存气体M,多余的气体可用水吸收,则M是( )A.氨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氮D.氯化氢解析:由气体M用干燥管干燥、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5、用防倒吸装置吸收,可知气体M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大,符合条件的只有氨,选A项。答案:A8.能鉴别Na2SO4、NH4NO3、KCl、(NH4)2SO4四种溶液(可以加热)的一种试剂是( )A.BaCl2溶液B.Ba(NO3)2溶液C.Ba(OH)2溶液D.AgNO3溶液解析:Ba(OH)2溶液和Na2SO4溶液混合有白色沉淀生成;Ba(OH)2溶液和NH4NO3溶液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a(OH)2溶液和KCl溶液混合无明显现象;Ba(OH)2溶液和(NH4)2SO4溶液混合既有白色沉淀生成,又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答案:C
6、9.已知X、Y、Z、W(含同一元素)有如下所示转化关系,且X能与W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则X可能是( )XYZWA.N2B.NO2C.NH3D.NO解析:能发生连续氧化的物质,中学阶段学习的有C、S、H2S、Na、N2、NH3。但符合X与W反应生成盐的只有NH3。转化关系为:NH3NONO2HNO3。答案:C10.用一充满氨的烧瓶做喷泉实验,当水充满整个烧瓶后,烧瓶内的氨水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按标准状况下计算)( )A.0.045mol·L-1B.1mol·L-1C.0.029mol·L-1D.不能确定解析:本题以氨的喷泉实验为切入点
7、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假设烧瓶的容积为1L,则氨的物质的量为mol,溶液的体积为1L,氨水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即0.045mol·L-1。答案:A11.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1)D的化学式是 ,E的化学式是 。 (2)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 。 (3)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现象是 。 解析:框图推断题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由题目提示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由D+CE可知E为铵
8、盐,再由E+FD知D为氨,且F为碱,又知“G为氯化钙”推出F为Ca(OH)2,C为HCl气体。答案:(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