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分析【文献综述】

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分析【文献综述】

ID:477592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8

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分析【文献综述】_第1页
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分析【文献综述】_第2页
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分析【文献综述】_第3页
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分析【文献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分析【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四明山南区土壤植被特征分析一、本课题材料主要来源在课题研究的前期阶段,通过借阅图书、网络检索等途径先后搜集了大量与课题相关的学术资料和原始数据,其主要来源于:(1)与课题相关的学术专著;(2)与课题相关的学术期刊;(3)与课题相关的学位论文;一、土壤分布及其规律土壤地理分布是指各不同土壤类型沿上下左右各方的延伸展布以及随不同地理空间而变异的状况。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是指广域土壤与大气和生物条件相适应的分布规律。它包括由于大气候生物条件、纬度、经度及海拔高度变化所引起的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地带性可分

2、为三种: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律和土壤的地方性分布规律。土壤的水平分布主要受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的共同制约,大地形(高山、高原)对土壤的水平分布也有很大的影响。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是因太阳辐射从赤道向极地递减,气候、生物等成土因子也按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变化,导致地带性土壤相应地呈大致平行于纬线的带状变化的特性。呈纬度地带性分布的土壤带,并非严格地完全按东西方向延伸,因受其他分异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使有些土壤带出现间断、尖灭、偏斜等情况。世界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的主要形式有环绕全球延续于各大陆的世界性土壤地带和未能横贯整个大陆,而只呈带段

3、性展布的区域性土壤地带。世界性土壤地带,在高纬和低纬地区表现明显,如寒带的冰沼土、寒温带的灰化土和热带的砖红壤,不仅断断续续横跨整个大陆,而且大致与纬线平行,土带的分界线也基本上与纬度气候带相吻合。区域性土壤地带则在中纬地区表现得最为典型,因干湿差异,又有沿海型和内陆型之分。沿海型土壤纬度地带的特点是:走向与纬线有些偏离,多分布在中纬大陆边缘,土壤地带谱由森林土壤系列组成,如我国东部从北而南依次出现:灰土(灰化土)—淋溶土(暗棕壤—棕壤—黄棕壤)—富铝土(红、黄壤—砖红壤性红壤)。内陆型土壤纬度地带的特点是:位于大陆内部,土壤地带谱主要由

4、草原土壤系列和荒漠土壤系列所组成,如欧亚大陆内部由北而南土壤依次为:弱淋溶土(灰色森林土)—湿成土(黑土)—钙积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荒漠土[13]。土壤分布的经度地带性,是因海陆分布的势态,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气环流造成的不同的地理位置所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使水分条件和生物等因素从沿海至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相应地呈大致平行于经线的带状变化的特性。一般是从沿海到内陆依次出现湿润森林土类、半湿润的森林草原土类、半干旱的草原土类和干旱的荒漠土类,并在中纬地区表现最典型。例如我国从东北到宁夏的温带范围,由东往西土壤地带为:淋

5、溶土(暗棕壤)—湿成土(黑土)—钙积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灰漠土、灰棕漠土);在暖温带范围内由东向西,则为:淋溶土(棕壤)—弱淋溶土(褐土)—钙积土(黑垆土、灰钙土)—荒漠土(棕漠土)[14]。由上可知,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以及大地形状况控制了广域的土壤水平分布格局。土壤分布的垂直带性,是指随山体海拔高度的升高,热量递减,降水则在一定高度内递增并在超出该高程后降低,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类型相应地出现垂直分带和有规律的更替的特性。在相似的经度上,从低纬到高纬,土壤垂直带谱有由繁变简、同类土壤的分布

6、高度有由高降低的趋势。在相似的纬度上,从湿润地区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到干旱地区,山地土壤垂直带谱先是趋于复杂,最后又趋向于简单,而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则逐渐升高。在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位置,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土壤垂直带谱越完整。三、国内外土壤分布规律研究现状土壤分布规律是指土壤类型在地球陆地表面按确定方向依次发生更替的现象5人类对土壤分布规律的科学认识是从B.B.道库恰耶夫提出“自然地带学”(1899)开始的。道库恰耶夫认为,“所有成土因素在地表均呈带状或地带分布,它们的延伸方向或多或少与纬线相平行,那么土壤在地表的分布肯定极严格地以来气

7、候、植物等因素也具有地带性规律”[1]。除此之外,道库恰耶夫还认为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在土壤地理上也具有重要意义。后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发现土壤纬度地带性规律常常被破坏或掩盖,土壤的实际分布状况非常复杂。1921年B.JI科马罗夫首次提出了生物、气候分布的经度地带性概念,将这一概念应用于土壤研究从而诞生了土壤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2]。JI.H.普拉索洛夫(1922)、C.C.涅乌斯特鲁耶夫(1931)、N.H.格拉西莫夫(1933、1935、1945)等人经过多年研究提出并基本完善了土壤分布的省性(相性)规律。他们认为,土壤的地带性

8、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它要受到成土年龄和大地构造的影响,在同一纬度地带内的不同构造单元上,由于成土因素不同分布着不同的土壤类型[1][3]。C.A.莫宁认为,土壤分布规律可分为五种表现形式: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